感皇恩(镇江待闸)
绿水小河亭,朱阑碧甃。江月娟娟上高柳。画楼缥缈,尽挂窗纱帘绣。月明知我意,来相就。
银字吹笙,金貂取酒。小小微风弄襟袖。宝熏浓炷,人共博山烟瘦。露凉钗燕冷,更深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河水环绕着小亭子,红色的栏杆映衬着清澈的池塘。明亮的月光洒在高高的柳树之上。富丽堂皇的画楼上,窗帘和幔帐都绣着精美的图案。月亮仿佛明白我的心意,特意来到高处照耀我。
月色之下,她吹奏着银色的笙,我用金貂换酒,与她共享美酒佳肴。轻轻地微风拂过我们的衣襟,让人感到惬意无比。浓郁的香薰燃烧着,人与烟雾一同沉浸在仙境之中。夜露渐凉,燕子也感到寒冷,夜深之后,我们紧紧依偎在一起取暖。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绿水小河亭,朱阑碧甃:描述镇江的小河亭,绿色的流水,红色的栏杆,碧绿的井台。
2. 江月娟娟上高柳:月亮照亮了高高的柳树。
3. 画楼缥缈,尽挂窗纱帘绣:描绘远处画楼的朦胧美,窗帘都是绣花的。
4. 月明知我意,来相就:月亮似乎能明白我的心意,特意过来陪伴我。
5. 银字吹笙:用银装饰的笙来吹奏音乐。
6. 金貂取酒:用金貂换取美酒。
7. 小小微风弄襟袖:微风吹拂着衣襟和衣袖。
8. 宝熏浓炷,人共博山烟瘦:点燃珍贵的香炉,烟气缭绕如同美丽的博山。
9. 露凉钗燕冷,更深后:深夜露水使发饰变凉,夜色已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词人在江边的优美环境中等待船只通过的情景。他看到月亮高挂在柳树之上,仿佛知道他的心意,特意来与他相聚。此时,画楼被轻纱和锦绣装饰得如同仙境一般,微风轻轻拂过,使人感受到无尽的宁静与美好。
随后,词人通过吹笙、饮酒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次邂逅的喜悦之情。他认为这样的时刻是如此珍贵,以至于连烟雾缭绕的博山炉也变得更为迷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夜已深,寒露逐渐凝结成珠,连头饰上的燕子也显得有些寒冷,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词人的心情,反而更加陶醉在这种美丽的景色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皇恩(镇江待闸)》是宋代诗人毛滂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宋徽宗时期,大约在公元1100年左右。这一时期,毛滂在政治上并未受到重用,虽担任过一些小官职,但一直未能施展其政治抱负。因此,他经常游走江湖,游历各地名胜古迹,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
当时正值北宋末年,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严重。一方面,由于封建制度的压迫,百姓疾苦重重;另一方面,官僚贵族贪图享乐,奢侈之风盛行。面对这样的现实,毛滂深感忧虑,希望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对国家民族的关切之情。
在这首《感皇恩(镇江待闸)》中,毛滂描绘了自己在镇江等待船只时的所见所闻,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同时,通过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也体现了作者对自己仕途失意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