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碧溪山禅老

标题包含
题碧溪山禅老
师步有云随,师情唯鹤知。萝迷收术路,雪隔出溪时。 竹狖窥沙井,岩禽停桧枝。由来傲卿相,卧稳答书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干(809年-约880年),字雄飞,号玄英子,唐朝晚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于浙江淳安,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方干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性格耿直、不愿趋炎附势而未被录取。此后,他放弃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老师漫步在云朵之间,他的心境只有仙鹤能懂。绿箩让修行之路变得模糊不清,雪地让溪流隔开。竹子间的鸣叫声打扰了沙井,山鸟在松柏枝头停留。他生来便看不起公卿将相,因此他的回答总是沉稳而迟缓。
去完善
释义
《题碧溪山禅老》是唐代诗人方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歌颂了一位隐居山林的禅师的高尚品质。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题:题目的意思。 2. 碧溪山禅老:碧溪山的禅宗老师。碧溪山位于今广东省。禅老是对年长禅师的尊称。 3. 师步有云随:老师的脚步跟随云彩。这里比喻禅师行走在山水之间,与自然融为一体。 4. 师情唯鹤知:老师的情感只有仙鹤了解。这里形容禅师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不受世俗干扰。 5. 萝迷收术路:萝指藤萝植物;收术路表示寻找草药之路。这句描述了在藤萝丛生的山林中寻找草药的过程。 6. 雪隔出溪时:雪隔表示积雪阻隔;出溪时表示离开溪流。这句描述了冬天的时候,积雪阻挡了走出溪水的道路。 7. 竹狖窥沙井:竹狖是一种生活在竹林中的猴子;窥表示窥探;沙井是指沙漠中的水井。这句描述了猴子在竹林中好奇地窥探沙漠中的水井。 8. 岩禽停桧枝:岩禽是指生活在岩石上的鸟类;停桧枝表示停在桧树枝头。这句描述了鸟类在岩石上休息,停留在桧树的枝头。 9. 由来傲卿相:由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傲表示轻视;卿相是指朝廷的高级官员。这句表达了禅师一直以来都鄙视权贵,不追求名利。 10. 卧稳答书迟:卧稳表示安睡平稳;答书迟表示回信慢。这句描绘了禅师生活宁静,即使有人来信问候,他也能从容应对,不急于回复。
去完善
赏析
《题碧溪山禅老》是唐代诗人方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碧溪山禅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方干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禅宗文化的敬仰。 首联“师步有云随,师情唯鹤知”,诗人以云和鹤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禅师的敬仰之情。云随象征着禅师的高洁品行,而鹤则代表了禅师的灵性。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方干的尊敬和崇拜。 颔联“萝迷收术路,雪隔出溪时”,描述了禅师在山林中的修行生活。萝藤掩盖了道士的修行之路,雪阻隔了出溪的时间。这两句诗展示了禅师在山中的艰苦修行,以及他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颈联“竹狖窥沙井,岩禽停桧枝”,描绘了山中野生动物与禅师和谐共处的情景。竹子下的猿猴窥探着沙井,岩石上的鸟儿停歇在桧树枝上。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山中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同时也衬托出禅师的禅定境界。 尾联“由来傲卿相,卧稳答书迟”,揭示了禅师高洁的品质。他淡泊名利,超然物外,即使面对权贵的邀请,也依然保持从容不迫的心态。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方干的赞美,以及对禅宗文化的敬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碧溪山禅老》是唐代诗人方干所创作的一首赞美隐逸生活的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晚期,此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人墨客纷纷寄情山水,追求隐逸生活。 在创作这首诗时,方干正处在他人生的低谷期。他在科场屡屡失意,未能通过科举考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面对现实的困境,他选择了隐居山林,远离世俗纷扰,寻求心灵的慰藉。在这首诗中,他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碧溪山的宁静美景,表达了对禅老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在唐朝晚期,佛教在中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许多文人雅士都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方干作为一位诗人,也不例外。他的诗歌作品中经常出现佛教元素,反映了他对佛学的领悟和思考。同时,唐朝晚期社会的动荡也使得许多人开始寻求内心的安宁,从而推动了隐逸文化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方干选择了以诗为寄托,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禅老的敬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