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辞
女龙滞云香雨腻,轻黄惹柳凉脆脆。
蛮丝不系软风痕,白玉燕钗分两翅。
桃花月下采鸾门,鱼钥不眠长锁春。
芳魂行遍秦川道,百子堂空无一人。
更深不耐山乌哭,擫管调丝作新曲。
天海风涛夜不收,龙头吐浆割春绿。
上元不寄锦字书,守宫谁复问巴西。
绀阶但种相思子,产出青青连理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女龙滞留云端,雨香弥漫,娇柔的黄绿色惹得柳树瑟瑟发凉。轻柔的丝带随风飘荡,玉燕钗分为两翅。在桃花月光下寻找鸾鸟的大门,钥匙在寂静中守护着春天。穿越了秦川古道,繁华的百子堂如今空空如也。深夜里难以忍受山乌的哭声,吹奏起音乐来缓解新的忧伤。风起浪涌的夜晚还没有平静下来,龙头吐出春天的汁液。上元节时没有收到锦字书,谁还关心巴西的事情呢?只在地阶种下满满的相思子,期望它长出绿意盎然的连理枝。

去完善
释义
1. 女龙滞云:指春夜里的乌云。
2. 香雨腻:湿润的香气。
3. 蛮丝:轻柔的丝织物。
4. 软风痕:柔和的风吹起的痕迹。
5. 白玉燕钗分两翅:喻指白玉般的燕子,分开两翼飞翔。
6. 鸾门:门上雕有凤凰的门。
7. 鱼钥:比喻门的开关声。
8. 百子堂:旧时妇女祈求生育的场所。
9. 山乌:栖息在山中的乌鸦。
10. 擫管:吹奏乐器。
11. 龙头:指龙首砚台,古人研墨写字的用具。
12. 吐浆:砚台研出的墨汁。
13. 割春绿:指用绿色纸张裁剪成条状的笺纸。
14. 上元:元宵节。
15. 锦字书:古代用于传递书信的锦缎。
16. 守宫:壁虎。
17. 巴西:古代地名,位于四川一带。
18. 绀阶:涂有青黑色油漆的台阶。
19. 相思子:红豆,寓意相思之情。
20. 连理枝:传说中象征爱情的树木。

去完善
赏析
《春夜辞》宋濂是一首描绘春夜景象和情感的古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春夜的优美意境和人物形象。
首联“女龙滞云香雨腻,轻黄惹柳凉脆脆”,描述了春天的气息。通过“女龙滞云”和“香雨腻”的形象,表现了春天湿润的空气和生机勃勃的氛围。而“轻黄惹柳”则形象地描绘了嫩柳的颜色和形态,给人以清新之感。
颔联“蛮丝不系软风痕,白玉燕钗分两翅”,刻画了春夜的人物形象。通过“蛮丝”和“白玉燕钗”等意象,表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在春夜中的倩影。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人物的思绪飘渺不定,如同春风无痕。
颈联“桃花月下采鸾门,鱼钥不眠长锁春”,描绘了春夜的美景。通过“桃花月”和“采鸾门”的描绘,展现出春夜的美丽景色。而“鱼钥不眠长锁春”则表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象征着春天的永恒和不朽。
尾联“上元不寄锦字书,守宫谁复问巴西”,表达了诗人的感慨。通过“上元不寄锦字书”和“守宫谁复问巴西”的对比,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使人产生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夜辞》是明代文人宋濂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夜景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在这个时期,朱元璋刚刚建立明朝,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宋濂在明朝初期担任过重臣,但因性格耿直、不善权谋而屡遭排挤。在这首《春夜辞》中,我们既能感受到他对于美好春天的赞美,也能体会到他内心深处的那份孤独和无奈。当时的社会环境使他在现实生活中饱受挫折,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诗中,宋濂通过对春天夜晚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审美观。他以细腻的文字表达了春天夜晚的美好景色,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生活充满波折,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也是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歌时所能够体会到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