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拟古(二首)

标题包含
拟古(二首)
秋蝉啼枯枝,朝夕饮风露。 岂无百虫食,政以廉洁故。 黄昏鸣声悲,似欲有所诉。 不受丹鸟知,反逢螳螂怒。 陨身亦何辞,吾能改其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宋濂(1310年-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浙江金华人。他是明朝初期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查看更多
爱狗狗的娃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蝉在枯萎的树枝上悲鸣,每日朝朝暮暮都靠喝风吃露维持生活。虽然并不缺乏其他虫子可以吃的东西,但它们始终坚持着洁净的习性。到了傍晚时分,它们的叫声变得更加悲伤,似乎想要倾诉什么。尽管没有人了解它的苦恼,反而还遭到了螳螂的愤怒攻击。即使这样,它们也不曾退缩,宁死也不愿改变自己的节操。
爱狗狗的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拟古:模仿古代诗歌的形式创作的作品。 2. 宋濂:明朝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 3. 秋蝉:秋天的蝉。 4. 枯枝:干枯的树枝。 5. 朝夕:早晚。 6. 饮风露:指蝉吸吮风和露水为生。 7. 百虫:各种昆虫。 8. 食:食物。 9. 政:同“正”,表示强调。 10. 廉洁故:因为它的本性廉洁。 11. 黄昏:日落的时候。 12. 鸣声悲:鸣叫的声音悲哀。 13. 似欲有所诉:好像想要诉说些什么。 14. 不受丹鸟知:不受到丹鸟(即凤凰)的了解。 15. 反逢螳螂怒:反而遇到螳螂的愤怒。 16. 陨身:失去生命。 17. 何辞:何必推辞。 18. 吾能改其度:我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爱狗狗的娃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自然界生物的哲理诗。诗人以秋蝉自喻,表达了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仰。他描绘了秋蝉在风中颤抖着嘶鸣的形象,用以象征自己的清廉和高洁。这首诗展示了秋蝉宁死不屈的精神风貌,它虽弱小,却拥有坚韧的生命力。
爱狗狗的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洪武初年,一代文豪宋濂因其卓越的文学才能和丰富的历史经验而备受推崇。他以自然为基调,关注民生疾苦,提出了"读书不忘民生,笔耕为了天下"的思想,从而被尊称为"明初文人之首"。 与此同时,明朝正处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洪武大治"时期,国泰民安,政治稳重。但繁荣的背后,同样也隐藏了沉重的社会矛盾。宋濂见此情景,有感而发,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拟古(二首)》: 其一云:"百年有华屋,山川在眼中。嗟哉委萧瑟,变为荆棘丛。今日逢故人,共话同袍情。少年不再来,行当夹路穷。" 其二云:"落日满秋山,处处行人凄断。白发望江南,心逐雁南飞。谁知庄舄妻,歌凤为龙啼。坐视青楼月,皎若白榆星。" 这两首诗,通过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展示了宋濂对时局的忧虑、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故人的怀念之情。诗人用人生无常的意境和沉痛的笔触,传递出对社会的关怀和对民生的忧国忧民之心。在他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文人墨客那种追求社会进步,为民谋福利的精神风貌。
爱狗狗的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