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洞庭湖如同一只银白色的盘子,而湖中的君山则像盘中的一枚青色螺壳。

去完善
释义
白银盘:比喻洞庭湖的湖面;青螺:形容湖中的君山,形状如青色的螺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洞庭湖秋夜的静谧与美丽。开篇两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通过湖光与秋月的交融、湖面如镜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澄澈的意境。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则将视角拉远,用生动的比喻刻画了洞庭湖的整体风貌:湖水如银盘般明亮,君山如青螺般秀美。整首诗语言清新简练,意象鲜明,既展现了洞庭湖的自然之美,又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这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天地间的和谐与诗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24年,即唐穆宗长庆四年,此时的刘禹锡正被贬谪为朗州司马。在此之前,他曾因参与政治革新而被长期流放。尽管如此,刘禹锡依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浓厚的家国情怀,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来抒发心中的情感。
在唐代中期,由于安史之乱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斗争激烈。然而,这一时期也是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时期,诗歌创作尤为活跃。刘禹锡作为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以独特的视角和优美的笔触,将洞庭湖的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展现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人文素养。
总的来说,《望洞庭》这首古诗反映了刘禹锡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生际遇和时代精神,展示了他在艰难困境中的坚韧品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