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杨亿判秘监
琐闼往年司制诰,共嘉藻思类相如。
蓬山今日诠坟史,还仰多闻过仲舒。
报政列城归觐后,疏恩高阁拜官初。
诸生济济弥瞻望,铅椠咨询辨鲁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年我曾掌管文书起草工作,与才华横溢的人共同研讨文采斐然的文章。今天我在注解古代历史文献时,仍仰慕学识渊博的学者们。回到政治中心参与政务,然后被任命为高职位官员。众多学生们在我面前,期望得到我指导教诲,他们对学术上的疑问、观点争论非常热烈。
去完善
释义
1. 赐杨亿判秘监:这首诗是宋真宗写给杨亿的,当时杨亿被任命为判秘监,这是一种荣誉职务。
2. 琐闼:指的是宫中的小门,这里指代皇宫。
3. 司制诰:指负责撰写皇帝的诏书等文书的工作。
4. 嘉:赞美。
5. 藻思:才华横溢的思绪。
6. 类相如:指杨亿的才学可以与汉代才子司马相如相比拟。
7. 蓬山:指古代朝廷中设史官的地方,这里指代朝廷。
8. 诠坟史:指整理、编辑历史书籍。
9. 还仰多闻过仲舒:意思是,人们更期望杨亿有像汉朝大儒董仲舒那样的学识渊博。
10. 报政列城归觐后:表示完成政治任务后归来。
11. 疏恩高阁拜官初:指受到皇帝赏识任命高位。
12. 诸生济济:形容众多学子云集在一起。
13. 弥瞻望:更加仰慕向往。
14. 铅椠:古人刻写书籍时用的工具,这里指代书籍。
15. 咨询辨鲁鱼:意思是根据详实的资料去辨析知识。
去完善
赏析
此诗为宋真宗赐予杨亿判秘书监时的勉励之作。首联回忆昔日两人共同写作的情景,称赞杨亿的文采与司马相如相近。颔联提到杨亿现在负责审订典籍,他丰富的知识使得人们仰望不已,就像景仰汉代博学多才的董仲舒一样。颈联描述杨亿报效国家、回归家乡后的显赫地位,赞美他在高阁拜官时的风采。尾联则表达了学子们对杨亿的敬仰之情,期待着从他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学问。整首诗展现了皇帝对杨亿的器重和厚望,同时也表达出宋代对学术文化的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赐杨亿判秘监》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杨亿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在宋朝初期繁荣昌盛的背景下诞生,展现了宋真宗对人才的重视和对文化事业的扶持。
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朝统治下,社会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杨亿生活在这个时代。他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工部侍郎等职务,深得太宗、真宗皇帝的宠爱和器重。作为当时著名的文人,杨亿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诗风婉丽明快,为后世所推崇。
这首诗歌反映了宋真宗在位时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同时,通过赐诗给杨亿,体现了皇帝对这位文臣的厚爱,以及对其文学成就的认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