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八十四

标题包含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八十四
收则大地全收,展则大千俱覆。黄面瞿昙,隐身无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智朋,法号宗泐,字季潭,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他出生于浙江台州黄岩县(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俗姓陈,名嗣宗。 释智朋在幼年时便出家为僧,后来拜见径山寺的虚堂智愚禅师为师,学习禅宗佛法。他在佛...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大地:指整个地球或地表。这里寓意广博的领域。 2. 大千:古印度计数法中的“世界”,一千个日月构成的宇宙。这里是大世界的意思。 3. 黄面瞿昙:指释迦牟尼,意译“能仁”。黄面喻指他的肤色。瞿昙是其姓。这里代指佛教。 4. 隐身:隐藏形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颂以天地为喻,形象地表达了禅宗的禅定境界。"收则大地全收,展则大千俱覆"这两句诗展示了禅修者的心灵境界,暗示了禅定的无边无际和包容一切的能力。在这种状态中,禅修者能够感受到世界的广袤无垠和生命的无限可能。 "黄面瞿昙,隐身无路"这句诗则以黄面瞿昙(释迦牟尼佛)为例,表达出禅定状态下的佛陀也是无处可寻,因为在此状态下,个体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羁绊,达到了一种超越自我、融于宇宙的境界。整首偈颂以此表明,禅宗修行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和无拘无束,通过禅修达到与大自然、与宇宙和谐共处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八十四》是宋代僧人释智朋所创作的诗歌,创作时间为公元10世纪左右。 在宋朝时期,由于佛教的兴盛,许多文人墨客、高僧大德都热衷于参禅悟道,而释智朋就是其中之一。他在禅宗修行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创作出了一系列的禅诗,以表达对佛法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 释智朋生活在北宋年间,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佛教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成为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释智朋作为一位高僧,他一方面继承了禅宗的传统,另一方面又不断创新,将自己的修行体验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