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菊少花

标题包含
菊少花
菊不能言意自嗟,渊明底事不还家。 东篱不负他时约,看取樽前賸著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虞俦(1078-1143),字寿老,南宋词人,浙江慈溪人。 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曾中过进士,历任县令、知州等地方官职。在任期间,他勤政爱民,关心民生,深受百姓爱戴。 他的诗词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菊花无言暗自叹息,陶渊明为何不回家乡。 东篱之下不负约定,把酒赏菊共享芬芳。
去完善
释义
《菊少花》:这是一首描写菊花的诗。 虞俦:宋朝诗人。 1. 菊不能言意自嗟:这里的“嗟”表示感叹,整句话的意思是菊花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的美丽和品质却让人感叹不已。 2. 渊明底事不还家: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这里用他的典故来表达对菊花的赞美。底事指具体的事情。这句诗是说,陶渊明因为喜爱菊花而不愿意离开家乡。 3. 东篱不负他时约:东篱是陶渊明的代称,他时约是指过去的约定。这句诗是说,菊花在每年的秋天都会如期开放,没有辜负过去人们对它的期待。 4. 看取樽前賸著花:这句诗的意思是,让我们欣赏菊花,感受它带给人们的美好。
去完善
赏析
《菊少花》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词。首先,诗人以菊花为题,表达了对其美的欣赏和对秋天的感叹。诗中的“菊不能言意自嗟”传达出诗人对菊花内在品质的感受:尽管它无法言语,但通过其存在和美丽便能传递出一种无言的自怜之情。接着,诗人提到陶渊明,用以表现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在这里,诗人似乎在问陶渊明为什么选择了归隐田园、不回家乡的道路。接下来的诗句“东篱不负他时约”则描写了菊花所象征的陶渊明的精神品质:即使在纷扰的尘世之中,他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践行自己的诺言。最后,诗人在结句中再次强调菊花的高尚品质:即使在这样的时节里,它仍然盛开,为世界增添一份亮丽。整首诗以菊花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菊少花》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虞俦之手,创作于公元1195年前后。在这一年里,南宋政权正面临着北方金朝的威胁,家国忧患萦绕人心。而虞俦也在此时担任太学博士,致力于培养士人、振兴国家。 在这个特殊时期,虞俦凭借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闲暇之余,常常以诗会友,探讨学问。正是这样的氛围激发了虞俦的诗歌创作热情,使得他的诗篇充满了才情与哲理。 这首《菊少花》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诗人借咏菊花表达了对岁月蹉跎、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传达出他在乱世之中坚守信念、砥砺前行的精神品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虞俦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对于家国情怀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命运的哲学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