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路三首
晨朝马匹涉崎岖,映水梅花尚一株。
旬日山川历千里,江南雪蕊已全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晨骑马穿越崎岖山路,
水面倒映出梅花犹存。
短短数日走过千里山川,
江南梅花已是全无踪影。
去完善
释义
1. 关山路:指连接关中和陇山的道路。这里的关中指的是陕西省中部地区,包括了西安、咸阳、渭南等地;而陇山则是指中国西部的重要山脉之一,位于甘肃省东部。
2. 孔武仲:北宋诗人,字元瞻,济州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人,是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其父孔文仲曾任崇仁令,工部尚书。
3. 晨朝:早晨。
4. 马匹:指骑马的队伍。
5. 涉崎岖:形容道路艰难。涉,经过;崎岖,指地势不平,险阻。
6. 映水梅花尚一株:在水边还开着一朵梅花。映水,靠近水面;尚,仍然。
7. 旬日:十天左右的时间。
8. 山川历千里:形容走过了千里的路程。
9. 江南雪蕊:江南地区的雪景。雪蕊,指雪花。
去完善
赏析
《关山路三首》描绘了诗人骑马行走在曲折的山路上,看见一株傲立的梅花在清晨的阳光下倒映在水中的景象。诗人以旅途的艰辛和梅花的精神相互映衬,表现出坚韧不拔的品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提到虽然短短十日,他们已经行过千里路,江南的梅花已经凋谢殆尽,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更替。整首诗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在旅程中的孤独、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关山路三首》是宋代诗人孔武仲的作品,创作于公元974年至1008年之间。此时正值北宋初期,孔武仲任职地方官吏,身处民间,对百姓疾苦有着深切体察。他游历关山路时,所见所闻引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于是创作了这组诗歌。
在《关山路三首》中,孔武仲描述了沿途风物及人生感悟。第一首诗描绘了秦晋商旅,展示了商贾往来之盛,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交流情况。第二首诗以山野麋鹿为喻,表达了作者与世无争、甘愿隐逸的心境。第三首诗则以“听松风”为题,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纵观整个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孔武仲怀有忧国忧民的文人情怀。他将个人的感受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现出对民生困苦的关注。同时,他也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总之,《关山路三首》这首古诗从多方面展现了孔武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我们了解北宋初期的历史、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