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看樱桃花题僧壁
楚寺春风腊尽时,含桃先坼一千枝。
老僧不语傍边坐,花发人来总不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春天吹拂着楚寺的时候,恰是寒冬消逝之时;含桃树的桃花在春风里绽开千枝万枝。一位老僧人静静地坐在旁边,不发一言,无论桃花如何绽放,人潮如何涌动,他都无动于衷,仿佛浑然不觉。
去完善
释义
【楚寺】:泛指江南一带的寺庙。楚地,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曾被称为“楚”。
【春风】:春天温和的风。
【腊尽时】:农历十二月底,即年底。腊月为农历十二月,此时正值春节前夕。
【含桃】:樱桃的古称。
【坼】:裂开,这里指樱桃树开花。
【千枝】:形容樱桃花繁茂。
【老僧】:年老的僧人。
【不语】:不说话。
【傍边坐】:在旁边坐下。
【花发】:花开。
【人来】:有人来看望或拜访。
【总不知】:总是不知道。表示僧人对世事纷扰的漠不关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楚寺春风”开篇,描绘了春天里的寺庙氛围,“春风”象征生机盎然,寓意着美好和希望。接着提到“腊尽时”,表示新旧交替之时,暗示新的一年即将开始。而“含桃先坼一千枝”中的“含桃”指的是樱桃,在春季最先绽放,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事物总是先行到来。
诗人观察到老僧在一旁静静地坐着,对于满树的樱花盛开毫无反应,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这一现象形象地传达了佛家所说的“平常心是道”的哲理——看待世事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论外界如何变化,都应保持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老僧心态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在欣赏大自然美好的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学会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起伏与变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寺看樱桃花题僧壁》是唐朝诗人刘言史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的诗篇。此诗约作于公元8世纪左右,正值唐朝盛世,人们生活安定、经济繁荣。
在那时,刘言史刚度过了一生中最年轻浮华的阶段,开始关注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本质。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文人墨客,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游历了一座古老的寺庙。寺庙周围的樱花竞相绽放,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刘言史为这美景所震撼,遂提笔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春天的美好,更表现了诗人对于佛教禅宗精神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在那个时代,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受到佛学的影响,追求精神上的超脱和人生的真实价值。因此,刘言史笔下的樱花不仅仅是大自然的造化,更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