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月中桂
与月转洪濛,扶疏万古同。
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
每以圆时足,还随缺处空。
影高群木外,香满一轮中。
未种丹霄日,应虚玉兔宫。
何当因羽化,细得问玄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流转于浩渺夜空,与天地共舞,亘古不息。
它的根基并不在土壤之中,枝叶也不受秋风的影响。
月亮随着圆满而变得充实,又随着亏损而呈现出虚空。
月影高于一切树木,香气弥漫整个夜空。
月亮未曾种在天空,却照亮了玉兔所在的宫殿。
何时能够凭借翅膀飞向那天空,仔细探寻这神秘的力量?

去完善
释义
1. 洪濛:形容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这里用来指代天空。
2. 扶疏:指枝叶茂盛。
3. 下土:地面,尘世。
4. 玉兔宫: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月宫,相传有玉兔在月宫捣药。
5. 羽化:道家术语,指升天成仙的过程。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月亮与桂树的古诗词,作者张乔以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桂的奇妙和神秘。
开篇两句“与月转洪濛,扶疏万古同”,点明了月亮与桂树的关系,描绘了它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共同经历的变化。接下来的四句“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每以圆时足,还随缺处空。”描述了桂树的奇特特性,它的根系并不生长在泥土中,叶子也不会被秋风吹落,总是随着月亮的盈亏而变化,这种神秘的植物使人们惊叹不已。
诗的后半部分继续描绘月桂的美丽:“影高群木外,香满一轮中。”它的高度超过了其他的树木,香气弥漫在整个天空中,使得人们更加向往这神秘的景象。诗人最后感慨道:“未种丹霄日,应虚玉兔宫。何当因羽化,细得问玄功。”这表明桂树并未在天上种植,而是存在于月亮的宫殿之中,只有通过神奇的羽化之术才能去细细地探索其中的奥秘。
整首诗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对宇宙、自然的敬畏之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试月中桂是唐代诗人张乔的一首咏物诗,描述了在夜晚明月高悬之时,诗人通过体验月亮之洁白无暇、高挂天空的特征,表现出自己纯净的心境和内心的渴望。这首诗虽然表面看似咏物,实际却富有哲理寓意,借物抒怀,表达诗人的情怀和理想。
此诗创作于唐末时期,当时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张乔虽出身贫寒,但他自幼聪明过人,才华横溢,深感乱世之中应当有所作为。因此,他在诗词创作中流露出对光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唐末时期,国家政治腐朽,战乱频繁。科举制度的衰落使得士人难以跻身官场,寒门子弟更是难以脱颖而出。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乔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关注国家兴亡,关心民生疾苦,凭借自己的才学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