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戊寅老人生旦

标题包含
戊寅老人生旦
吾家本是田家子,其先世世居田里。 儿因逐食浪飘蓬,欲归无以供甘旨。 吾翁亦能甘淡薄,日夕饭疏而饮水。 浑然质朴古人风,固应自有长生理。 筋骸虽老自康健,聪明少壮犹难比。 了无机械足怡神,不生嗜好彊精髓。 人间可慕是荣华,人间可羡为豪侈。 荣华有似庭下花,芳菲之日知能几。 豪侈真如草头露,不能顷刻朝阳里。 谁知贫贱自安分,年年如此只如此。 吾乡自来丙山高,位当南极崔嵬起。 吾家门门对此山,算高欲与山同纪。 加之西邻与东舍,往往黄发皆儿齿。 酒熟长愿相招呼,一笑忘形相汝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陈文蔚"的具体信息。这可能是因为这个名字在公开资料中的出现频率较低,或者您提供的信息不够详细。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这位人物的信息(例如他的职业、年代等),我将尽力为您提供更详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家本是农家子弟,祖先代代生活在田野乡村。 孩子为了谋生四处漂泊,想要回家却无法提供美食佳肴。 我的父亲也能习惯简朴的生活,每天用粗茶淡饭来填饱肚子。 他浑然天成的古朴气质,本就应该拥有健康长寿的身体。 虽然年岁已高但身体硬朗,即使年轻人都难以匹敌他的聪明才智。 他没有过多的欲望可以让人心情舒畅,没有不良嗜好可以强健精神。 人世间令人向往的是荣华富贵,然而这其中也有着无数的羡慕与嫉妒。 荣华富贵如同庭院里的花朵,盛开的时光又能有多久? 豪奢生活如同草尖上的露珠,不能长久地存在于阳光下。 谁又知道其实贫穷卑微才是人生的本分呢,一年又一年就是这样过活。 我的家乡自古位于丙山高处,地处南方的最高峰。 我家的大门对着这座高山,它的巍峨高度就像是要与山共存。 再加上西边和东边的邻居,他们中很多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丰收的季节我们互相邀请饮酒,欢笑声中忘记了彼此的年龄。
去完善
释义
1. 戊寅:指公元1218年。 2. 老人生旦:这里的生旦指的是诞辰,即老人诞生之日的庆祝。 3. 吾家本是田家子:我家中世代务农为生。 4. 其先世世居田里:我的祖先代代都在田间劳作。 5. 儿因逐食浪飘蓬:我为了谋生四处奔波。 6. 无以供甘旨:无法回家供养双亲。 7. 吾翁亦能甘淡薄:我的父亲也能接受简朴的生活。 8. 日夕饭疏而饮水:每天只吃粗茶淡饭。 9. 浑然质朴古人风:具有纯朴的古人品质。 10. 固应自有长生理:本来就应该有长久健康的生活方式。 11. 筋骸虽老自康健:虽然年迈但是身体依然硬朗。 12. 聪明少壮犹难比:比起年轻人更有智慧。 13. 了无机械足怡神:没有机巧的心思使精神得到愉悦。 14. 不生嗜好彊精髓:不过度沉溺于嗜好之中,保护精力。 15. 人间可慕是荣华:世人追求的是荣华富贵。 16. 人间可羡为豪侈:世人羡慕的是奢侈生活。 17. 荣华有似庭下花:荣华富贵就像庭院里的花朵。 18. 芳菲之日知能几:它们盛开的时光又能持续多久呢? 19. 豪侈真如草头露:豪奢生活如同草地上的露水。 20. 不能顷刻朝阳里:无法在阳光下长久存在。 21. 谁知贫贱自安分:谁知道贫穷的人最能安于天命。 22. 年年如此只如此:每年都是这样,没有改变。 23. 吾乡自来丙山高:我的家乡自古就有高高的丙山。 24. 位当南极崔嵬起:位置正好在南极,地势险要。 25. 吾家门门对此山:我家的每个门口都能看到这座山。 26. 算高欲与山同纪:高度极高,想要与山共同记载于史书。 27. 加之西邻与东舍:加上西边的邻居和东边的房舍。 28. 往往黄发皆儿齿:常见的老者都还年轻。 29. 酒熟长愿相招呼:有酒时总愿意相互邀请。 30. 一笑忘形相汝尔:大家见面总是轻松愉快,不拘礼节。
去完善
赏析
《戊寅老人生旦》是南宋诗人陈文蔚的诗歌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田父老人的生活场景和性格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贫贱自安的精神风貌的赞美。 诗的开篇,诗人以田家子的身份自居,点明了自己的家族世代居住在田间。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因为谋生而离家漂泊的经历,表达出想要回归故里赡养双亲的愿望。接下来,诗人通过对田父老人的描绘,展现了他们能够甘于淡泊、勤劳节俭的品质。诗人认为这种古朴的风貌是长寿的原因。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田父老人虽然年迈但依然健康聪颖的形象,以及他们没有机巧、没有嗜好的生活方式。 在诗人的笔下,人间的荣华富贵如同过眼云烟,而贫贱的生活却能够让人身心安宁。诗人以庭下之花和草头露为例,形象地描绘出荣华富贵的短暂和卑微。最后,诗人通过描绘家乡的高山和田野风光,以及邻里之间和谐相处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淳朴民风的留恋。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田父老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贫贱自安的精神风貌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戊寅老人生旦》是南宋诗人陈文蔚的一首贺寿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淳熙十六年(戊寅年),即公元1188年。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局势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 在这一年里,文人士大夫们相互拜访、交流学术思想成为风尚,人们在祝福生辰的同时,也以此表达友谊和敬意。诗人陈文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他的老师或长辈创作了这首生日颂诗。 此外,陈素波在这段时间里的人生际遇也相当丰富多彩。他在年轻时就声名显赫,后弃官隐居,以诗书画为志趣。这种从政坛到书斋的转变,让他对于人生的体验更为深刻,因此在诗歌创作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他的笔下,生活中的点滴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而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也在这些诗篇中得到了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