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
路入清溪一带桥,满汀红紫半零凋。
数峰髧鬌山堆髻,百态妖娆柳飐腰。
联辔踏花嘶宝马,当垆换酒解金貂。
堂堂无计留春住,望断天涯去路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走过一座青石桥,河畔的繁花已经凋零了一半。连绵起伏的山峦如发髻般错落有致,岸边垂柳摇曳生姿。骑着马儿在花海中徜徉,马鞍上的宝马不时发出嘶鸣;来到酒家更换美酒,侍女从锦袋里掏出金貂换酒。然而无法挽回春天流逝的脚步,只能遥望远处的天际,前路漫漫。
去完善
释义
1. 路入清溪一带桥:路,道路;清溪,清澈的溪流;一带,一条;桥,桥梁。这句话是说沿着一条桥梁进入清澈的溪流。
2. 满汀红紫半零凋:汀,水边平地;红紫,红花与紫花;零凋,凋谢。这句话描述了满地的红花与紫花已经凋谢了一半。
3. 数峰髧鬌山堆髻:数峰,几座山峰;髧髶,头发下垂的样子;山堆髻,形容山峰的形状像妇女的发髻。这句话描绘了几座山峰就像头发下垂的女性发髻。
4. 百态妖娆柳飐腰:百态,各种形态;妖娆,艳丽美好;柳,柳树;飐腰,风吹动柳树的枝条。这句话赞美了风中的柳树婀娜多姿的美丽形态。
5. 联辔踏花嘶宝马:联辔,两马并行;踏花,踩在花朵上;嘶,马的叫声;宝马,良马。这句话描述了两匹良马并行走在花朵上,马儿发出嘶鸣声。
6. 当垆换酒解金貂:当垆,指酒店;换酒,交换酒水;解金貂,解开金饰的貂皮帽子。这句话表示在酒店用金饰的貂皮帽子换取酒水。
7. 堂堂无计留春住:堂堂,正大光明;无计,没有办法;留春住,留住春天。这句话表达了无法留住春天的遗憾。
8. 望断天涯去路迢:望断,望到尽头;天涯,天边;去路,离去的道路;迢,遥远。这句话表示望向天边的道路,感觉非常遥远。
去完善
赏析
《春暮》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赵希逢描绘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
首句“路入清溪一带桥”,描述了进入清澈小溪边的道路和桥梁,为读者展开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接下来“满汀红紫半零凋”,告诉我们春末时分,水边的花儿开始凋谢,呈现出一派繁华落尽的景象。
第二联“数峰髧鬌山堆髻,百态妖娆柳飐腰”,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把山峰比作盘起的发髻,把柳树比作摇曳生姿的美人,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美丽与活力。
第三联“联辔踏花嘶宝马,当垆换酒解金貂”,描绘了诗人和友人一起骑马踏青,欣赏鲜花,然后在酒店饮酒作乐的场景。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在春暮之际,想要抓住春天的美好时光的渴望。
尾联“堂堂无计留春住,望断天涯去路迢”,表达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春天即将离去时的无奈与感伤。虽然诗人竭力想要留住春光,但终究无法抵挡春天的离去,只能遥望天际,感叹路途遥远。
整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暮时节的美景以及诗人的情感变化,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暮》是南宋诗人赵希逢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67年前后,正值南宋孝宗时期。在这首诗中,赵希逢以细腻的手法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在创作这首诗时,赵希逢正处于他人生中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官场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在这个时期,他选择了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这种生活状态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自然、体验生活,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赵希逢所处的时代,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也较为繁荣。然而,由于北方领土的丧失,南宋政权始终面临着来自金国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赵希逢的诗歌创作既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