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奇松头歌

标题包含
赠奇松头歌
种松道者道情孤,往个茅庵事事无。 屋内锄头三两柄,烟熏一只醋葫芦。 问渠禅,回首指山前。 问渠道,戴个篛笠去锄艸。 再三再四再问渠,拍手呵呵笑欲倒。 却言昔日老云门,参见睦州陈长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种植松树的人情感孤独,住在一个茅屋中,什么都不需要操心。 屋子里有三两把锄头,烟囱上挂着一个熏醋的葫芦。 我问他什么是禅意,他回头指向山前。 我问他通往禅的道路,他戴着斗笠去锄草。 反复询问他关于禅的问题,他笑着拍手似乎要倒下。 他却说起过去的老云门,曾经拜见过睦州的陈长老。
去完善
释义
1. 释文准:诗人名字,无其他特殊含义。 2. 种松道者:种植松树的人,这里可能是指一位隐士或道士。 3. 道情孤:表达的是道者的孤独与超脱。 4. 茅庵:简陋的住所,这里指道者的家。 5. 无:一无所有,表明生活简单朴素。 6. 屋内锄头:屋子里的农具,表示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7. 烟熏一只醋葫芦:烟熏过的醋葫芦,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食物。 8. 问渠禅:向道者请教禅意。 9. 回首指山前:回头指向山前的某处。 10. 问渠道:向道者请教关于道路或者人生方向的问题。 11. 戴个篛笠:戴着竹编的斗笠。 12. 去锄艸:去除草,形容日常劳作。 13. 再三再四再问渠:多次向道者请教。 14. 拍手呵呵笑:形容笑声爽朗。 15. 却言:转而言说。 16. 昔日老云门:指的是过去的云门寺,位于浙江绍兴。 17. 参见睦州陈长老:拜见睦州的陈长老,睦州是古代浙江的一个地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幽默诙谐的笔调描绘了隐居山林、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首句“种松道者道情孤”中,诗人通过对比来表现奇松头的孤独与坚定,通过“种松”这一行为展现出他崇尚自然的观念和远离世俗纷扰的精神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屋内锄头三两柄,烟熏一只醋葫芦”则细致地描述了奇松头简陋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体现其简朴自然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两联“问渠禅,回首指山前。问渠道,戴个篛笠去锄艸”描绘了奇松头回答作者提问的场景。面对作者的疑问,奇松头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用动作和情境传达出他对于禅宗思想的理解。他以一指指向远山,表达了禅宗提倡的直接观察与亲身体验;戴上笠帽锄草的行为则是表达了在劳动中寻找真理的禅宗智慧。 尾联“再三再四再问渠,拍手呵呵笑欲倒。却言昔日老云门,参见睦州陈长老。”则再次表现出奇松头的豁达性格。当作者再三询问时,他笑得前俯后仰,然后提及自己曾经拜见过睦州的陈长老。这一处是整首诗的高潮,奇松头看似随意的回答实际上展示了他的深厚修为和对禅宗哲学的领悟。这首诗通过幽默诙谐的手法展现了奇松头的超凡脱俗与深沉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奇松头歌》是北宋著名僧人释文准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以奇松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松树顽强生命力和傲霜斗雪精神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诗人自己坚韧不屈的品格。 释文准生活在北宋年间,这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丰富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佛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佛门,寻求心灵的慰藉。释文准便是其中的一员,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悟性,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禅宗大师。 在释文准的一生中,他曾游历四方,广结善缘,与当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然而,他也曾受到过世俗的困扰,尤其是在官场上的浮沉,使他深感世态炎凉。这些人生际遇使他对松树的品质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发了他创作这首诗歌的热情。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北宋王朝正处于鼎盛时期,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种氛围下,释文准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将松树的品质与儒家的道德观念相结合,创作出了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