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江水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江水二首 其二
江水何漫漫,青山眇无畔。 欲寻青谿源,鱼龙路已断。 今年刈麦早,无复为人患。 独怜行路子,束马髙山半。 暑雨未当止,浮云漭不散。 行听瀑泉鸣,葛帽临幽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沈辽,字睿达,唐朝末年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主要活动在今中国东北地区一带。 沈辽出身于军人世家,他的父亲沈庆之是唐朝末年的一位名将,曾任安东都护府都督。沈辽继承了父亲的军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江水无穷无尽,青山无边无际。 寻找清澈溪流源头,但已被鱼虾阻断道路。 今年收割麦子较早,不再让人担忧。 唯独担心独行之人,正艰难地翻越高山。 炎热的雨水仍在持续,如云的雾气久久不散。 行走中听见瀑布潺潺,戴好头巾靠近幽静的山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水何漫漫”:江水,指长江;漫漫,形容水势浩大。 2. “青山眇无畔”:青山,泛指山水景色;眇,遥远的样子;畔,岸。 3. “欲寻青谿源”:青谿,是古代长江上游支流之一,在今湖北宜昌附近;源,源头。 4. “鱼龙路已断”:鱼龙,水中生物,此处指代水路;路已断,指水路中断,无法前行。 5. “今年刈麦早”:刈麦,收割麦子;早,时间提前。 6. “无复为人患”:无复,不再;人患,人为的祸患。 7. “独怜行路子”:独怜,独自哀伤;行路子,旅途中的人。 8. “束马髙山半”:束马,将马匹牵紧,以防其奔跑;高山半,半山腰的高山上。 9. “暑雨未当止”:暑雨,炎热多雨的夏季;未当止,表示天气还未转好。 10. “浮云漭不散”:浮云,天空中的云彩;漭,广阔无边的样子;不散,没有散去。 11. “行听瀑泉鸣”:行听,行走中听到;瀑泉,瀑布流水声。 12. “葛帽临幽涧”:葛帽,用葛麻制成的帽子;临,靠近;幽涧,幽深的水沟。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诗人通过观察江水的漫长、青山的无际,形象地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接着,他试图寻找青谿的源头,却因为鱼龙的阻隔而无法到达。这里表现出了诗人在探索自然奥秘时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同时,诗人也关注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收割麦子的时间提前,使得人们不再受到洪水泛滥的困扰。然而,这也使独行者在高山之上倍感孤独。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描述了夏日阵雨仍未停歇,浮云弥漫无法散去的情况,进而表现了自然的无常和不确定性。最后,诗人聆听瀑布的声音,临近幽深的涧水,似乎在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的交流。这首诗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的敏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水二首 其二》是北宋诗人沈辽在公元1049年所作的一首诗。沈辽生活在北宋中期,此时中国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作为诗人,沈辽以山水诗见长,他热爱自然、关注民生,通过描绘江水的流动变化,反映出人生的悲欢离合以及历史的沧桑变迁。 在这个时期,沈辽的个人生活并不如意,他与当时权臣王钦若的亲属关系导致其仕途坎坷。尽管受到排挤,但沈辽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他在游历山水间寄情于诗,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种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生态度使得他的诗歌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此外,沈辽所处的时代是北宋中期的文人文化高峰期。这个时期,众多著名文人在文学、书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在吟咏风月、品尝美食、观赏花卉等传统主题的基础上,更追求个性的抒发与心灵的解放。这也影响了沈辽的诗歌创作,使他的作品富有哲理与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