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瑞雪惊千里,同云暗九霄。地疑明月夜,山似白云朝。 逐舞花光动,临歌扇影飘。大周天阙路,今日海神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峤(644年-713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著名文人、政治家。 李峤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唐高宗调露年间(679年-680年),李峤登进士第,...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场罕见的瑞雪让整个大地显得尤为壮观,厚厚的积雪使得整个世界变得一片灰白,仿佛天地间的所有事物都藏在这白色的幕布后面。夜晚来临,月亮洒下明亮的光线,照亮了这片冰雪世界,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明亮的月夜。而那起伏的山峦在这层厚重的白雪覆盖下,宛如一朵朵漂浮在天空中的白云。 跳舞的人儿们在雪地里翩翩起舞,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柔美;歌声悠扬,伴随着舞者们的脚步飘荡在空中,那些挥舞着的扇子也在月光的照耀下如同花朵般摇曳生姿。 周天子雄伟的天街之下,此时此刻正举办着一场盛大的庆典,海神的朝拜正在进行,所有的人都在向大海献上敬意与感恩,感谢它给予人们丰富的资源和力量。
去完善
释义
1. 瑞雪:祥瑞的雪花。 2. 千里:遥远的距离。 3. 同云:聚集在一起的云彩。 4. 九霄:天空的最高处。 5. 地疑:疑似地面。 6. 月光:月亮的光辉。 7. 山似:山脉好像。 8. 白云朝:云雾在早晨显得如同白色。 9. 逐舞:随着舞蹈。 10. 花光:花朵的光泽。 11. 临歌:临近歌唱的时候。 12. 扇影:扇子的影子。 13. 大周:唐朝的国号之一。 14. 天阙:天上的宫阙。 15. 海神朝:海神的祭祀活动。
去完善
赏析
《雪》这首诗描绘了雪花飘飘的美景,诗人用“瑞雪惊千里,同云暗九霄”开篇,为我们呈现出一片千里银装、天地共色的壮观景象。紧接着,诗中“地疑明月夜,山似白云朝”两句,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将雪地与明月的光亮相联系,把白雪覆盖的山峦比作漂浮的白云,充分展示了雪景的美丽和神秘。 接下来的“逐舞花光动,临歌扇影飘”两句,诗人巧妙地将舞蹈和歌声融入雪景,舞动的花灯使雪花似乎也在跳动,悠扬的歌声让雪地的影子也随之飘荡。这样的描写使得静态的雪景变得生动活泼起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两句“大周天阙路,今日海神朝”则展现了诗人所生活的时代的特征,借用了周代的天子称谓“大周”以及海神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于皇家气象的敬意。整首诗在描述壮丽雪景的同时,也融入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文化内涵,体现出李峤作为唐代文学家的独特视角和高超技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是唐朝诗人李峤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唐高宗时期(650-683年)。在这段时间里,李峤作为文人官员,活跃在政治舞台之上,他的人生际遇也是起伏跌宕。 当时的社会背景,正值唐朝的初盛时期,国力逐渐强盛,文化繁荣,诗人们也积极创作出许多富有哲理和寓意的诗歌作品。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李峤的这首《雪》正是通过描绘雪的景象,来表达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