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标题包含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他是清代著名词人、文学家,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纳兰性德生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他的家族是满族八大姓之一的叶赫那拉氏,地位...查看更多
知道的肉肉食堂
去完善

译文
明天的旅途还有多长?更兼这场新来的寒雨打湿了衣衫,增添了几分凄冷。
知道的肉肉食堂
去完善
释义
衰草:枯萎的草,象征萧瑟与凄凉;萧关:古代边关名,这里泛指远方。
知道的肉肉食堂
去完善
赏析
上片以“绿杨曾折处”开篇,点明主题,勾起读者对离别的联想。接着通过“衰草连天”、“雁声远去”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孤寂与苍凉的氛围,为全词奠定基调。下片转入内心独白,“不恨天涯行役苦”一句看似豁达,实则暗藏深沉的无奈。最后一句“沾衣况是新寒雨”,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环境的寒冷,也映衬出词人心境的悲凉。整首词情景交融,语言凝练,既有画面感,又饱含哲理意味,堪称纳兰性德的经典之作。
知道的肉肉食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清康熙年间,正值纳兰性德随驾出巡塞外之时。彼时的纳兰虽身居高位,却始终难以摆脱羁旅漂泊之苦。绿杨折柳,自古便是送别怀人的意象,而此时他重经旧地,触景生情,不禁感慨万千。在萧瑟的秋日里,衰草连天、雁声远去,更添几分凄凉与孤寂。这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和对过往记忆的眷恋交织在一起,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哀愁的词作。
知道的肉肉食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