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庐山折桂一枝

标题包含
庐山折桂一枝
风露木叶飞,崖谷清气足。 不知月中花,几番破粟玉。 深岩得秋易,香味真绝俗。 幽人领此妙,况寄虎溪曲。 花放怯衣单,祗叹岁时促。 折来浸瓦瓶,夜赏欠醽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中的露珠伴随着树叶飘落,山间的清新气息弥漫。 月亮里的花儿悄悄绽放,数次突破了那如粟如玉的花瓣。 秋天的深山里,花瓣儿成熟得很快,其香气真是脱俗而出。 有德行的人能领略到这种美妙的境界,更何况我身处在清幽的虎溪之旁。 花儿盛开时害怕衣衫单薄,只叹时光荏苒匆匆而过。 摘下花朵,放入瓦罐中水养,晚上赏花缺了美酒助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瀑布、云雾等景色著称。 2. 折桂一枝:意为采摘桂花的一枝。折桂,本指取得科举功名,此处借指采集桂花。 3. 风露:风和露水,此处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象。 4. 木叶飞:树叶飘落,是秋天常见的现象。 5. 崖谷:山崖和山谷,此处指庐山的险峻地形。 6. 清气:清新的空气,形容环境空气清新。 7. 不知月中花,几番破粟玉: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知道月宫中的桂花树,多少次打破米粒大小的玉石。 8. 深岩:指的是庐山深处的岩洞。 9. 秋易:指秋天容易感受到寒意。 10. 香味真绝俗:这句赞美了桂花的香气浓郁且超凡脱俗。 11. 幽人:指隐士或高洁之士。 12. 领此妙:领悟到这种美妙的意境。 13. 况寄虎溪曲: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虎溪三笑,是说僧人慧远与道士陆修静、文人陶渊明在庐山虎溪边的谈笑风生。 14. 花放怯衣单:花开时担心衣服单薄抵挡不住寒冷。 15. 祗叹岁时促:只感叹时光流逝之快。 16. 折来浸瓦瓶:把摘来的桂花放入瓦瓶中。 17. 夜赏欠醽醁:夜晚欣赏桂花时缺少美酒相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折桂的情景和感受。开篇两句,“风露木叶飞,崖谷清气足”,描写了庐山的风露、木叶和谷气,展现了庐山的自然风光。接下来的四句,“不知月中花,几番破粟玉。深岩得秋易,香味真绝俗。”描述了桂花在月亮下开放,香气扑鼻,表现了桂花的美丽和高雅。然后,“幽人领此妙,况寄虎溪曲。”表明诗人领悟到了这种美妙的境界,并寄寓了内心的情感。接着的四句,“花放怯衣单,祗叹岁时促。折来浸瓦瓶,夜赏欠醽醁。”抒发了诗人在欣赏桂花时,因季节短暂而感到遗憾的心情。整首诗借庐山折桂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庐山折桂一枝》是南宋诗人董嗣杲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在公元1279年左右。这个时期正是南宋政权风雨飘摇、金兵入侵之际。 在这段时间里,董嗣杲的人生经历颇丰。他曾出仕为官,但目睹了南宋政权的腐败和社会的动荡,对朝廷失望至极。后来他辞去官职,过上了隐逸的生活。在游历庐山的过程中,他欣赏到了庐山的美丽风光,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也让他想起了自己的仕途坎坷。于是,他在游览庐山时写下了这首抒发内心情感的诗歌。 与此同时,当时的历史背景也是极为复杂的。南宋末年,金兵入侵,国家局势紧张。而南宋政权内部则存在严重的政治腐败和党争问题,导致国家日益衰弱。在这种情况下,像董嗣杲这样的文人志士对朝廷深感失望,纷纷选择归隐山林,寻求心灵的慰藉。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既是对庐山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作者人生际遇的感叹,更是对当时时代背景的反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