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法
干陀国里旧城河,遥忆河边枣树花。
白象系来年代远,荣枯今日事如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干陀国,古老的河流缓缓流淌,
回想起河边的枣树花,那是久远以前的景象。
大象承载着岁月痕迹,历经沧桑,
如今的繁华与凋零,又该如何去描述。
去完善
释义
干陀国:古代西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新疆地区。
旧城河:指干陀国境内的河流。
白象:佛教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这里代指佛教。
去完善
赏析
《问法》一诗以干陀国的河为背景,开篇描绘了河边的枣树花开的美景,勾起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接着,诗人提到白象这一象征,揭示了时间的久远和历史的变迁。最后,诗人发问,关注时事的兴衰与变化。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和现在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问法》是唐代诗人释云岫的一首著名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45年前后,正值晚唐时期。
在创作此诗时,释云岫已经年迈,他曾经是一个布衣百姓,后因生活所迫,出家为僧。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许多世事沧桑,特别是当时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这一时期,唐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释云岫对人生和佛法有了更深的感悟。
释云岫在诗中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怀疑和困惑,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宗教氛围密切相关。在晚唐时期,佛教已经成为了一种世俗化的宗教,许多人通过出家来逃避现实,寻求精神上的慰藉。然而,这种形式的佛教信仰并没有带来真正的解脱,反而让信徒们陷入更深的痛苦和迷茫之中。
释云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这种现象的不满和反思,呼吁人们要深入领悟佛法的真谛,不要被表面的形式所迷惑。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