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五首 其三
一九与二九,相逢不出手。
冻得鸱吻头,面南看北斗。
诸禅人,晓不晓,地炉火冷莫嫌寒,更有樵夫赤脚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偈:梵语“偈陀”的简称,意为“颂”,是佛经中的唱颂词,一般为四句或六句。
2. 释弥光: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僧人,本名杨恒文,字景宣,法号弥光。
3. 一九与二九:指冬至后的第一个九天和第二个九天,此时天气寒冷。
4. 鸱吻: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上的装饰物,形状似鸱鸟的喙,用来防止屋顶漏水。
5. 地炉:一种取暖设施,将煤炭等燃烧物埋入地下,利用地下的热量取暖。
6. 樵夫:以砍柴为生的农民。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偈五首 其三》中,释弥光以自然景象和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为喻,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禅意画卷。
前两句“一九与二九,相逢不出手”描述了在寒冷的天气里,人们握手示好时依然戴着手套的景象,强调天气之冷。然而这种寒冷却并未影响人们之间的交流互动,反倒显示出人们的亲切与关怀。这正是诗人想要传达的人生态度:任世界如何变化,我们依旧能够以从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不失人间温情。
接着的“冻得鸱吻头,面南看北斗”则通过描绘冬天里猫头鹰的形象,展示了大自然中的生命韧性。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猫头鹰也能找到适应环境的生存方式,昂首面对严冬,透过苍穹找寻指引方向的北极星。这也寓含了诗人在生活中所持的态度:不论处于何种困境,都应保持坚定的信心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最后两句“诸禅人,晓不晓,地炉火冷莫嫌寒,更有樵夫赤脚走。”是对世间众生的提醒和激励。“地炉火冷莫嫌寒”寓意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要学会适应和坚持;而“更有樵夫赤脚走”则暗示即使生活再艰难,也有许多人勇往直前,不畏困难。诗人以此表达对众生的关怀和期许,期望世人都能如猫头鹰般坚韧地面对生活,达到心灵的解脱与宁静。
整体来说,这首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情感真挚。诗人以其特有的隐喻手法,传达了禅宗修行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们对于人生困境的理解与超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五首 其三》是宋代诗僧释弥光创作的一首咏禅诗。这首诗创作于宋朝时期,具体年份不详。在宋代,禅宗文化十分繁荣,许多文人墨客、士大夫都热衷于禅修和探讨佛理。释弥光作为一位僧人,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的禅修心得和对禅宗智慧的领悟。
在这个时期,释弥光的人生际遇可能与当时的佛教氛围有关。他可能受到了禅宗文化的熏陶,开始专注于禅修和诗歌创作。他的诗作往往充满了哲理和禅意,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佛学的理解。
在宋代,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佛教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寺庙林立,僧侣众多。禅宗作为一种本土化的佛教派别,受到朝廷的支持和社会的广泛认同。这种时代背景为释弥光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总之,《偈五首 其三》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禅宗文化气息的宋代社会,诗人释弥光在此背景下通过自己的禅修体验和人生感悟,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内涵的诗歌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