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颂古二首 其一

标题包含
颂古二首 其一
生銕铸就昆仑儿,头轻脚重肚皮大。 明眼衲僧萨普咤,九十日中看不破。 看不破,笑倒嵩山破灶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生铁铸造的昆仑奴,头小脚大肚子宽。 有智慧的僧人萨普咤,在九十天内看透了这一点。 看透了,让人发笑的破灶堕隐藏在嵩山中。
去完善
释义
1. "生銕铸就昆仑儿":此句中的"生銕"指的是未经锻造的铁块,"昆仑儿"则是指佛像。整句意思是未经过锻打的铁块被用来铸造佛像。 2. "头轻脚重肚皮大":这句是形容佛像的形态特点,头部相对较轻,脚部较重,腹部宽大。 3. "明眼衲僧萨普咤":这是作者对一位有见识的僧人的尊称,"明眼"表示其眼光独到,"衲僧"是对僧人的一种称呼,"萨普咤"则是他的名字。 4. "九十日中看不破":指僧人虽有一定见识,但在九十天的时间里仍然无法看破佛像的秘密。 5. "看不破,笑倒嵩山破灶堕":这句是说僧人看不破佛像的真谛,就像嵩山的破灶堕一样,令人感到可笑。这里的"破灶堕"是禅宗的一个公案,关于一个名叫破灶堕的僧人如何理解禅意的寓言故事。
去完善
赏析
《颂古二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释弥光的诗作。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和诙谐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形象鲜明的铁人形象。“生鐡铸就昆仑儿”这句诗,将这个铁人比作是用生铁铸造的,强调了其坚硬和不可摧毁的特点。接下来,诗人又以“头轻脚重肚皮大”来形容这个铁人的特点,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在这个形象的衬托下,“明眼衲僧萨普咤”一句中的主人公显得更加渺小了。尽管他已经观察了这个铁人九十日,但仍然无法看穿其中的奥秘。这里的“看不破”不仅仅是指看不透这个铁人的构造,更是指无法看透人生的真谛。 最后两句“看不破,笑倒嵩山破灶堕”则是对这一困境的讽刺。“破灶堕”是一个禅宗公案,讲述了一位名叫嵩山破灶堕的高僧因为看透了世事的无常,所以放弃了修行,转而成为了一个普通人。这里诗人用这个故事来嘲讽那些无法看透人生真谛的人,即使他们已经努力了很长时间,但仍然无法达到那样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二首 其一》是宋朝诗人释弥光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1世纪左右,也就是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佛教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释弥光作为一位著名的僧人,他的人生际遇与佛教息息相关。他曾游历四方,参访名师,最后在高安草堂寺剃度出家,成为一位禅宗僧人。他的诗作大多以禅宗的公案和偈语为主题,表达了他对禅宗哲学的深刻理解。 在释弥光所处的时代,北宋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禅宗作为一种佛教流派,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禅宗强调顿悟、直觉和自我解脱,这种思想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士大夫都热衷于参禅问道,探讨人生的真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