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诗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
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
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
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
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皇畿。
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
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
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
漫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
吉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
云雾苍茫各一天。可怜西北起烽烟。
东来暴客西来盗。还有胡儿在眼前。
如棋世事局初残。共济和衷却大难。
豹死犹留皮一袭。最佳秋色在长安。
火龙蛰起燕门秋。原璧应难赵氏收。
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须愁。
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
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第一章:荡涤尘世现新生
自古以来,天门洞开,逝者往生,生者来世。江山壮丽如画,却总有缺憾。莫信黄金是福是祸,各有天命定数。回顾往事,恍若黄粱一梦。龙腾天际,腾空北上。三百年来终成盛世,感叹沧桑巨变。
第二章: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天地相生相克,成一圆融之态。忽遇甲子之岁,再兴繁华景象。流年二十八载,世界焕新颜。虽看尽繁花落尽,仍心怀希望。英雄起于草莽,朱门已非旧时皇家府邸。燕子飞舞寻常事,李花盛开春景已变。
第三章:五湖四海共襄盛举
胡儿骑马游长安,开拓中原及海洋边界。洪水虽已退去,犹恐再起波澜。汉中清净风光,可作一观。汉江秋水共长天一色,黄花憔悴藏愁绪。北斗升起,金乌消长在山海之巅。苍茫云海,烽火西北起。强盗匪患东西来,胡儿入侵近在眼前。
第四章:世事如棋,共创祥和
世事如棋,局势未定。齐心协力共度时艰,求取大同世界。豹皮尚存,寓意英勇精神永在。最美秋色,尽在长安。火龙蛰伏燕门关,赵国玉璧恐难收回。满院奇花春意浓,风雨之夜无须忧虑。
第五章:梅花绽放,天下春回
梅花点点,春光融融。探寻历史因果,寻求复卦。天地间自有太平盛世,四海一家无问主宾。
去完善
释义
答案生成失败
去完善
赏析
《梅花诗》共十节,此诗以梅花为主线,借梅花的生长、开花、凋谢,揭示了历史的变革、世事的兴衰以及人心的善恶。
第一节,荡涤天门的开启意味着历史的循环,人们来来往往,但江山依然如画。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世界,有灾殃潜伏其中。
第二节,描述了朝代更迭如同梦境破灭,即便飞龙在天,也难逃时间的流转。诗人以“三百年来终一日”暗示历史的轮转,其间穿插着对自然景色的感叹。
第三节,以梅花的成长喻示时间的流逝。年华易逝,人事如梦,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只看到残败的花朵而不敢妄言。
第四节,揭示出英雄出于布衣,而非权贵之家。江山易主,朝纲更替,只有坚持正义才能赢得民心。
第五节,描述了胡人侵略中原的景象,而洪水的泛滥更是让人陷入困境。诗人鼓励人们在困难时期要坚定信心,看到希望。
第六节,用漫天黄叶描绘出秋天的萧瑟景象,寓意国家命运多舛。尽管如此,仍然要坚定信念,相信未来终会迎来美好时光。
第七节,描写了战争的残酷与混乱,南北两地的烽火此起彼伏。然而,诗人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定能重现太平盛世。
第八节,描述了燕门之战的紧张氛围,暗指北方战乱未息。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友谊和团结才是最重要的。
第九节,歌颂了梅花的美丽与坚韧,暗示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总有美好在前方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对于天下太平的期许,希望四海一家,再无战争与纷争,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共享天伦之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花诗》是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诗人邵雍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坚韧品质和傲霜斗雪的精神风貌。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邵雍正生活在北宋中期,这一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作为一位理学家和诗人,邵雍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誉。他精通易学,致力于道德伦理的研究,对儒家经典有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他的诗歌创作受道家思想影响较深,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在这首《梅花诗》中,他通过赞美梅花的品质,表达了个人对人生价值观的追求。
在《梅花诗》创作的时间段内,北宋社会正处在繁荣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主要以宋词为主,而诗歌方面则以抒情诗和哲理诗为主。邵雍的《梅花诗》正是哲理诗的代表之一,他以简约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