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潘德夫左司 其三
爱士风流古,繙书气味长。
诗家入陶谢,书法到颜杨。
竹石故无恙,人琴今则亡。
二龙天下秀,一一看增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热衷于古代的风流雅致,翻阅古籍品味悠长。
诗人受到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影响,书法造诣达到了颜真卿和杨凝式的水平。
竹林和石碑依然如故,而知己之人与雅奏之琴如今已难觅踪影。
这两句诗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为世界增添光彩。
去完善
释义
爱士:尊敬读书人
风流:风度翩翩,风韵雅致
古:古代
繙书:翻阅书籍
气味:风格和气度
长:长久,永恒
诗家:诗人之家,指擅长诗歌创作的家族
入:融入
陶谢:陶渊明和谢灵运,皆为东晋著名诗人
书法:写字的技巧和方法
到:达到
颜杨:颜真人和杨凝式,皆为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竹石:竹子与石头,这里指潘德夫的诗才和人品
故:原本
无恙:没有病痛,安然无恙
人琴:人与琴,这里指失去知音的悲哀
今则亡: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二龙:两位杰出的人才
天下秀:全国最优秀的人物
一一:逐个
看:将要
增光:增添光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潘德夫的缅怀,表达了对古人风骨的敬仰和对其才华的赞美。首联“爱士风流古,繙书气味长”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墨客的敬爱,以及他们在书籍中的风采。颔联“诗家入陶谢,书法到颜杨”赞扬了潘德夫在诗歌和书法方面的造诣,他具有陶渊明、谢灵运般的诗意才情,又具备颜真卿、杨凝式的书法技艺。颈联“竹石故无恙,人琴今则亡”表达了岁月沧桑,尽管竹子与石头依然安然无恙,但潘德夫已经离世,无法再抚琴演奏。尾联“二龙天下秀,一一看增光”寓意潘德夫与另一位贤能之士如双龙一样并列,相互辉映,共同为国增光添彩。全诗充满了对古人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显现出丰富的情感层次和历史厚重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潘德夫左司 其三》是南宋诗人孙应时所作的挽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泰年间(公元1201年-1204年)。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均面临诸多困扰,局势较为紧张。
孙应时作为南宋文人,颇受皇恩,官至太常博士。然而,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下,他曾多次遭遇贬谪。此时,孙应时深感民间疾苦和朝廷的无能,故借挽诗来抒发对故友的哀思,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同时,这一时期的南宋正处于金朝侵略的压力下,边疆百姓生活困苦,政局动荡不安。这也为孙应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