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中秋月

标题包含
中秋月
皎皎无边白玉盘,年年此夕带愁看。 松枝积翠欺人老,桂影浮香入鬓寒。 常记醉来多谬误,又逢秋至辄悲酸。 疎桐清露中庭下,泪洒西风为一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亮的月亮像无边的白玉盘子,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带着忧愁观看它。松树积聚的绿色让人觉得时光飞逝,桂花的影子和香气让我感到寒冷。我经常记得喝醉后会犯很多错误,秋天到来时我会感到悲伤。在稀疏的梧桐树下的清露中,我在西风中洒下了泪水。
去完善
释义
1. 皎皎:明亮洁白的样子。 2. 白玉盘:比喻中秋的满月。 3. 年年:每年。 4. 此夕:这个夜晚,指中秋节的夜晚。 5. 松枝积翠:形容松树苍翠茂盛。 6. 欺人老:让人感叹岁月无情,容易变老。 7. 桂影浮香:形容桂花飘香。 8. 鬓寒:头发花白,表示年纪已老。 9. 常记:经常记住。 10. 谬误:错误。 11. 又逢:再次遇到。 12. 秋至:秋天到来。 13. 辄:就。 14. 悲酸:悲伤痛苦的心情。 15. 疎桐:稀疏的梧桐树。 16. 清露:清澈的露水。 17. 中庭:庭院中央。 18. 西风:秋天的风。
去完善
赏析
《中秋月》是元朝诗人钱选的一首借月抒怀之作。诗人在描写中秋明月的同时,通过松枝、桂影、疏桐、清露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自己对生活际遇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皎皎无边白玉盘,年年此夕带愁看”,以形象的比喻勾勒出中秋明月的皎洁与广大,同时表达出诗人每年此时都会带着忧愁的心情观照这一轮明月。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 颔联“松枝积翠欺人老,桂影浮香入鬓寒”,以松树、桂树的意象象征时间的推移和生命的衰老。诗人以松枝和桂影的馥郁香气和自己的鬓发寒凉相对照,形象地表现出了自己对生活磨练的无奈和对年华逝去的感慨。 颈联“常记醉来多谬误,又逢秋至辄悲酸”,表现出诗人对个人过往经历的回顾。诗人用“常记”“又逢”的表述提醒读者其漫长人生中诸多悲欢离合的瞬间。他一方面回忆过去因醉酒而导致的失误,一方面感叹每逢秋季便会涌起的悲伤之情,展示了一个历经沧桑的形象。 尾联“疎桐清露中庭下,泪洒西风为一弹”,通过对疏桐、清露等自然景观的捕捉,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的起伏变化时那种深沉内敛的情感。在这两句中,诗人将西风吹拂下的泪水化作弹指一挥间的心绪,形成一幅凄美的画面,令人叹惋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月》是元末明初著名画家、诗人钱选创作的一首咏月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初年,具体时间约为公元1368年至1399年之间。钱选生活在元朝末期,经历了元明两朝的更迭,对世事沧桑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钱选正身处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频发,最终导致了元朝的灭亡。随后,明朝建立,朱元璋登基成为皇帝,开始了新的一朝统治。在这个过程中,钱选作为一个文人雅士,一方面感受到时代变革带来的痛苦和无奈,另一方面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在这段时间里,钱选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曾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画家,以山水画和花鸟画见长,作品深受人们喜爱。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他的艺术才华并未得到充分的认可,这使他感到失望和沮丧。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努力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朝建立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繁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改革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此外,明朝的文化政策相对较为宽松,使得文学、艺术等领域得以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钱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中秋月》,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