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南山僧寺
高楼一日赏新晴,白羽停挥倚绣楹。
尘世可怜人易老,海门还见月长生。
蓬瀛缥缈南山小,殿阁森罗北斗横。
今古登临尽如此,不须游子独含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座高楼在一整天里欣赏着新的晴天,白色的羽毛停止挥舞,依靠在彩色的柱子旁。
尘世的众生都是可怜的,因为他们容易变老,而在海边仍然可以看到永恒的月亮。
蓬莱岛和瀛洲都在远处,南山显得格外渺小,而宫殿和楼阁则像天上的北斗一样繁多。
从古至今,登上高处的人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象,所以不需要让游子的情感独自泛滥。
去完善
释义
1. 高楼:这里指诗人所居之高楼,为登高览景之处。
2. 新晴:初晴的晴天。新,刚刚,才。晴,天气晴朗。
3. 白羽:白色的羽毛扇。在古代,羽扇是文人墨客们消暑的常用之物。
4. 停挥:放下挥舞,表示暂时休憩。
5. 倚绣楹:靠着绣有图画的柱子。绣楹,有装饰图案的柱子。
6. 尘世:人间,世俗世界。
7. 可怜:令人同情。
8. 人易老:人容易老去。易,轻易,容易。
9. 海门:指海口,入海之处。
10. 月长生:月亮永恒存在,喻时光长久。
11. 蓬瀛:蓬莱山与瀛洲,传说中的仙境。
12. 缥缈:形容遥远或模糊,亦指虚无的景象。
13. 南山小:指诗人在南面的山中。南山,指南面的山。
14. 殿阁:宫殿与楼阁。
15. 森罗:罗列,陈列。
16. 北斗横:指北斗七星横跨天际。
17. 今古:古代与现代。
18. 登临:登山临水,这里指游览。
19. 不须:不需要。
20.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夜宿南山僧寺时所见所感的诗。诗人以富有哲理的笔触,抒发了他对人生、自然和历史的感悟。
首联“高楼一日赏新晴,白羽停挥倚绣楹”,通过描绘诗人在高楼上欣赏晴天美景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里的新晴不仅指天气放晴,也寓含着新生、希望之意。而白羽停挥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放下世俗纷扰,投身于自然美景的心境。
颔联“尘世可怜人易老,海门还见月长生”,通过对人世间生老病死的现象进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其中,海门与月生分别代表了大海和明月,象征着永恒的自然与短暂的人生之间形成鲜明对比。
颈联“蓬瀛缥缈南山小,殿阁森罗北斗横”,通过描绘蓬瀛仙山和南山之间的壮丽景象,展示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豪放的气概。这里的蓬瀛寓意着美好幻境,而北斗则代表着天地的辽阔无垠。
尾联“今古登临尽如此,不须游子独含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类历史长河中诸多相似情景的感慨。诗人认为,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在登高望远之时都会产生相似的感慨。因此,不必过于纠结自己的孤独之情,因为这便是人生的常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揭示了人生哲理,表现了诗人豪放旷达的胸怀。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对生命的深刻领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宿南山僧寺》是元代著名文人钱选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80年,正值元朝初期。在这一年代,中国历经了南宋的灭亡和元朝的建立,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钱选,字舜举,号玉潭居士,江苏昆山(今江苏苏州)人。他生于南宋晚期,经历了元朝初年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局势的变化。作为一名文人,他对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种背景下,钱选选择隐居于南山僧寺,以表达自己对世事的无奈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这首《夜宿南山僧寺》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诗中描述了作者在南山僧寺度过的一夜,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生活环境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