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空洞歌

标题包含
空洞歌
无自而然,自然之元。 无造而化,造化之端。 廓然悫然,其形团圞。 反尔之视,绝尔之思,可以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志和,唐朝诗人,原名张龟龄,字子同,号烟波钓徒。约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卒于约81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前后。 张志和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素养,他的家族世代为官,父亲曾担...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自然而然,这是自然的本质。 无需创造便能演化,这便是创造的源头。 视野开阔心地真诚,形状圆润浑然一体。 回头看看过去,停止思考那些虚幻的东西,就能看得更清楚。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无自而然": 自然地发生或出现,没有明确的原因。 2. "自然之元": 原始的自然状态。 3. "无造而化": 非人工创造的事物变化。 4. "造化之端": 指事物变化的起始点。 5. "廓然悫然": 形容空明空旷的状态。 6. "其形团圞": 形状圆融饱满。 7. "反尔之视": 从反面观察事物。 8. "绝尔之思": 断绝思考,任心灵自由驰骋。 9. "可以观": 可以用来观察事物的本质。
去完善
赏析
《空洞歌》这首诗歌展现出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在诗中,诗人以“无自而然”、“无造而化”开篇,强调一切事物的存在并非由某物所创造,而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犹如大自然那源源不绝的生命力。紧接着,诗人以“廓然悫然,其形团圞”描绘出生命的广阔与和谐。最后两句“反尔之视,绝尔之思,可以观”则要求我们以相反的角度去观察世界,摆脱传统的思维束缚,从而获得对世界更深刻的理解。整首诗歌充满了哲理与思考,带领读者去探寻生命与自然间的奥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空洞歌》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作品,创作于公元742年至756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唐玄宗统治后期,社会繁荣稳定,但政治逐渐腐败。张志和少年时期才学出众,受到皇帝的赏识,进入翰林院供职。然而,他因直言劝谏而触怒了皇帝,被贬为南浦尉。在这个时期,他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性的复杂。 与此同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的前夜,政治腐败、边疆不稳等问题日益严重。张志和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文人,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的《空洞歌》以空洞寓意社会的虚假繁华,揭示了隐藏在水面下的危机。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空洞的社会现象,表达了对世人追求虚荣的批判和对真实人生的向往。 总的来说,《空洞歌》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张志和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对社会现象和政治时局有了深刻的认识。他将这些感受融入诗歌中,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