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相逢执手也踟蹰。
立斯须。
话区区。
借问来时,曾见那人无。
忍泪啼痕香不减,虽少别,忍轻辜。
霜风摇落岁将徂。
景凋疏。
恨萦纡。
过尽行云,我在与谁居。
一掬归心飞不去,层浪叠,片蟾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相逢握手却犹豫不定。站在这短暂的时刻。谈论些琐碎的事情。请问你来的时候,曾经见到那个人没有?忍住泪水和哀愁,她的香气并未减少。虽然我们分别的日子还不多,但我怎么可以轻易辜负她呢?风霜席卷,岁月匆匆流逝。景色渐渐凋零疏离。内心充满了遗憾和萦绕不去的思念。路过的云彩都已散去,而我却在和谁共度时光呢?一颗满怀归心的心飞不出去,层层波浪堆叠,月亮孤独地挂在天边。
去完善
释义
江城子:词牌名,源于唐李朝威的传奇小说《柳毅传书》中“江汉西畔楚江头”之句,即今长江三峡上游一带。
石孝友:南宋著名词人,生卒年不详,字次仲,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相 逢:互相会面;相聚。
执手:握手。表示亲近或亲切。
也 踟蹰:也犹豫不决。
立 斯须:站在那里片刻。
区区:小小的,微不足道的。
借问:请问; 打听。
来 时:来这个时刻。
曾 见:曾经见到。
那 人:那个人。这里指“我”的恋人。
忍泪:忍住眼泪。
啼痕:泪水干后留下的痕迹。
香不减:香味不会减弱。
虽 少别:虽然短暂的离别。
忍轻辜:怎么可以轻易辜负。
霜风:寒冷的秋风。
摇落:凋谢;衰落。
岁 将 徂:时间将要过去。
景 凋疏:景物凋零稀疏。
恨 萦纡:心中充满着怨恨。
过尽:经过流逝的时光。
行云:流动的云彩。比喻易逝的事物。
在 与谁居: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一掬归心:一颗想要回家的心。
飞不去:无法飞翔远去。
层浪叠:层层波浪叠加。
片蟾孤:孤单的一片月亮。
去完善
赏析
《江城子》是石孝友的一首描写离别的词作。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描绘一次短暂的相逢和别离,表达了对于亲人和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
上阕开篇写两人相逢时激动又紧张的心情。“相逢执手也踟蹰”,表现了双方激动又紧张的复杂情感。紧接着,“立斯须。话区区。借问来时,曾见那人无。”两句以简单的对话勾勒出他们之间的亲密友谊。“忍泪啼痕香不减,虽少别,忍轻辜。”则是用眼泪和香气这些具象的事物表达了分离的哀伤和对对方的珍视。
下阕转而描述了外界环境的凄凉景象,“霜风摇落岁将徂。景凋疏。恨萦纡。”在凛冽的风、凋零的落叶和不断增长的遗憾之中,主人公孤独的身影愈发显得落寞。而“过尽行云,我在与谁居。一掬归心飞不去,层浪叠,片蟾孤。”则是对自己无法摆脱思乡之苦的无奈感叹。
整首词情感真挚,描绘细腻,充分展示了离别之际的哀愁与不舍。在表达方式上,石孝友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词中的感情更加深沉动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城子》是南宋著名词人石孝友的代表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当时石孝友因才华横溢而闻名江南,他与当时的文人墨客相交甚好,共同探讨文学创作。石孝友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词人辈出的时代,宋词在那时达到了顶峰。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偏安一隅,金兵时常侵扰边境,但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他们仍然追求高雅的艺术享受。石孝友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受到了浓厚的文学熏陶,他的词作既有婉约派的风韵,又具豪放派的气概。
《江城子》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词中以江城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石孝友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他也寓情于景,抒发了自己胸怀壮志却难以实现的无奈与感伤。这首词既展现了石孝友的才情,也反映了南宋文人阶层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