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临江仙·枕上莺声初破睡

标题包含
临江仙·枕上莺声初破睡
枕上莺声初破睡,峭寒轻透帘帏。起来惆怅有谁知。雨狂风转急,揉损好花枝。薄幸别来春又老,等闲误却佳期。斜阳影里立多时。远山何事□,相对蹙修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石孝友,字次仲,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据《全宋词》所录存世作品推断,大约生活于宋高宗、宋孝宗时期(1127-1189)。 石孝友生平事迹无详细记载,仅从他的词作中可以窥见其人生经历和情感世界。他擅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床上莺儿的啼叫声让我从沉睡中醒来,感到寒冷穿过窗帘。起床后的惆怅之情无人理解。风雨交加,摧残了美丽的花枝。无情的你离开我已经很久,春天又一次逝去。不经意间错过了相见的美好时光。在夕阳下伫立良久,望向远方的山脉,为何我们会如此忧郁,仿佛紧皱着眉头。
去完善
释义
1. 莺声:指黄莺的叫声。 2. 峭寒:料峭的寒冷。 3. 帘帏:窗帘。 4.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5. 转急:变得猛烈。 6. 揉损:摧残。 7. 薄幸:对人冷漠,无情无义。 8. 等闲:轻易地,随便地。 9. 佳期:良辰美景。 10. 斜阳:傍晚时的太阳。 11. 影里:影子中。 12. 立多时:站立了很长时间。 13. 远山:远处的小山丘。 14. 何事:为何,为什么。 15. 相对:彼此面对。 16. 蹙修眉:皱着眉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作者的内心情感。上阕主要写自然界的变化,如莺声、峭寒、急风骤雨等,这些现象象征着春天短暂和无常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外界变化的敏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下阕则转向抒情,通过描写离别、等待和无奈,展现出作者内心的愁绪与孤独。特别是最后两句,通过远山的形象和自己的表情,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枕上莺声初破睡》是南宋词人石孝友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60年至1189年之间,即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正值宋金战争期间,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期,石孝友的人生际遇也颇为曲折。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因时局动荡,官场腐败,深感失望。于是,他辞去了官职,开始四处游历,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抱负。在游历的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畅谈国事,探讨人生哲理。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同时间段内,南宋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特别是江南地区,商业繁荣,城市兴起,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然而,在这个时期,南宋政府却无力抵抗金兵的进攻,被迫签订了一系列屈辱的和约。这些时代背景使得石孝友对国家的现状充满了忧虑和愤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