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点绛唇

标题包含
点绛唇
霁景澄秋,晚风吹尽朝来雨。 夕阳烟树。 万里山光暮。 一带长川,自在流今古。 人何处。 月波横素。 冷浸蒹葭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石孝友,字次仲,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据《全宋词》所录存世作品推断,大约生活于宋高宗、宋孝宗时期(1127-1189)。 石孝友生平事迹无详细记载,仅从他的词作中可以窥见其人生经历和情感世界。他擅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秋雨过后,天空放晴,晚霞下的景色让人心情明朗。夜幕降临,秋风拂过枝头,吹散了白天的雨水。夕阳映照在烟雾笼罩的树木上,熠熠生辉。远处的山峦起伏,夕阳余晖洒满山间。一条河流静静地流淌着,从古至今,无拘无束。人们在何处度过这宁静的夜晚呢?月光如水,洒向水面,泛起阵阵涟漪,浸润在河畔的蒹葭丛中。
去完善
释义
1. 霁景:雨后天晴的景象。 2. 澄秋:清澈明朗的秋天。 3. 朝来雨:清晨下起的雨。 4. 烟树:烟雾弥漫的树林。 5. 山光暮:指傍晚时分的山景。 6. 一带长川:一条长长的河流。 7. 自在流今古:指河水自由自在地流淌,从古至今从未停止。 8. 月波横素:月光如水波般荡漾在白茫茫的水面上。 9. 蒹葭浦:一种水生植物遍布的水边地带。
去完善
赏析
《点绛唇》是石孝友的一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词的开篇“霁景澄秋,晚风吹尽朝来雨”,描绘了秋天雨后初晴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接下来“夕阳烟树。万里山光暮”,则是以夕阳下的树木和万里的山光作为背景,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 紧接着“一带长川,自在流今古。人何处”,词人以一条蜿蜒的长川作为比喻,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而“月波横素。冷浸蒹葭浦”则是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进行了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点绛唇》是南宋词人石孝友的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正是南宋时期国家偏安江南,战乱不断的历史阶段。 在这个特殊时期,石孝友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他的生活轨迹与时代紧密相连。他曾在朝廷任职,后因战乱避居江南一带。在这段时间里,他亲身经历了国家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这使他对人生的悲欢离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在创作《点绛唇》时,石孝友正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任职,可能因为战乱或公务不得不与亲人分离。这种离愁别绪在他的词作中得到了生动而真挚的展现。通过对月、酒、泪等元素的描绘,他以婉约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离别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愤怒。 总的来说,《点绛唇》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战乱和别离的时代,作者石孝友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到词作中,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