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归不去。
归去又还春暮。
洞里小桃音信阻。
几番风更雨。
相伴竹筇芒履。
穿尽松溪花坞。
早是行人贪道路。
声声闻杜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不去。回去了又要到春天的尾声。山洞里的小桃树,消息阻断了。经历了几次风吹和雨打。陪伴我的只有竹杖和草鞋。走遍了松溪的花圃。其实早知行人在路上贪婪不已。耳边不断传来杜鹃的啼鸣。
去完善
释义
1. 谒金门: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
2. 石孝友:南宋文学家,字子迪,元城(今河北大名)人。著有《金坡遗编》等。
3. 归不去:指无法回到故乡。
4. 春暮:春天的最后阶段,即晚春。
5. 洞里小桃:指桃花源中的桃树。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乌托邦世界。
6. 音信阻:指无法传递消息或联系。
7. 几番:多次。
8. 风更雨:风雨交加。
9. 竹筇:竹子制作的拐杖,这里借指步行。
10. 芒履:草鞋,这里表示行走于山间田野。
11. 松溪花坞:指松树围绕的小溪和开满鲜花的小屋,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观。
12. 早是:已经是。
13. 行人:旅途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14. 贪道路:喜欢在路上行走。
15. 杜宇:杜鹃鸟,又称布谷鸟,叫声哀婉,常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谒金门》石孝友这首词以“归不去”开篇,表达了游子在春天的末尾无法回乡的无奈之情。接下来,作者通过描述“洞里小桃音信阻”来表达家乡的遥远和与亲人的联系受阻。紧接着,词人以“几番风更雨”描绘了旅途中的风雨交加,进一步强化了游子的心情。
下阙中,石孝友开始描写自己在旅途中的情景:“相伴竹筇芒履。穿尽松溪花坞。”这里表达了行人在春天的自然景色中行走,欣赏美丽的山水风光。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致中,石孝友却感觉到自己作为游子的孤独和无助。因此,他在最后两句写道:“早是行人贪道路。声声闻杜宇。”这里的“早是”意为“已经是”,表示游客为了回到家乡,已经走过了漫长的路途。而“声声闻杜宇”则意味着在旅途中,游客不断听到杜鹃鸟的叫声,从而加深了他对家乡思念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谒金门》是南宋词人石孝友的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宋高宗时期(1127-1162年),当时南宋政权建立不久,国家仍处于战乱和动荡之中。
石孝友在这首词中所表达的是离别之情,这与他在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在南宋初年,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人们常常被迫离散,无法与家人团聚。这种别离之情在石孝友的词作中得到深刻的反映。
此外,石孝友的个人经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词作风格。他曾担任过太学博士、国子监丞等官职,但后因故被贬谪到广东。这一人生际遇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哀愁与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