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阮郎归

标题包含
阮郎归
烛花吹尽篆烟青。 长波拍枕鸣。 西风吹断雁鸿声。 离人梦暗惊。 乡思动,旅愁生。 谁知此夜情。 乱山重叠拥孤城。 空江月自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石孝友,字次仲,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据《全宋词》所录存世作品推断,大约生活于宋高宗、宋孝宗时期(1127-1189)。 石孝友生平事迹无详细记载,仅从他的词作中可以窥见其人生经历和情感世界。他擅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蜡烛燃尽,篆烟飘散在夜色中。 波浪拍打枕头发出响声。 西风吹过,大雁的鸣叫声戛然而止。 离别的人梦中惊醒。 思念故乡,旅途中的愁绪滋生。 谁能理解此刻的心情。 群山环绕,孤独的城市矗立其间。 江面空阔,月光独自明亮。
去完善
释义
1. 烛花:蜡烛燃烧时形成的花状物。这里借指蜡烛。 2. 篆烟:香烟上升缭绕的形状如篆书。这里指香炉中的香烟。 3. 长波:形容波浪的广大绵延。 4. 西风:从西方吹来的风,常带有寒冷、肃杀之意。 5. 雁鸿:大雁。这里指鸿雁传书的意象。 6. 离人:离别的人,此处指诗人在外的妻子或亲人。 7. 乡思:思念家乡的感情。 8. 旅愁:旅行在外所产生的忧愁之情。 9. 乱山:杂乱的山峦。 10. 孤城:孤立的城市,这里指诗人所在的地点。
去完善
赏析
《阮郎归》是一首描绘离别之苦的词,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石孝友的这首词以蜡烛、江水、雁声等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浓厚的离愁别绪。 “烛花吹尽篆烟青”一句,通过描述蜡烛燃烧殆尽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蜡烛燃尽时产生的烟雾,使整个空间充满了一种哀伤的情感。这种情感与词人在接下来的词句中所表达的对故乡的思念相互呼应,使整首词的情感更加深沉。 “长波拍枕鸣”和“西风吹断雁鸿声”两句,通过对江水和雁声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词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和寂寥。江水拍打岸边的声音和远处的雁声,为这首词增添了更多的悲伤气氛。这种氛围使得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更加强烈,同时也表现出他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离人梦暗惊”一句,表达了词人在梦中被惊醒时的感受。这种感受可能是由于远方的亲人传来的一些消息,也可能是由于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而产生的梦境。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表明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是如此的深厚。 在接下来的词句中,词人通过描绘乡思、旅愁等情感,进一步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这些情感在“谁知此夜情”这句词中得到升华,使整首词的情感更加浓烈。 最后两句“乱山重叠拥孤城。空江月自明”,通过对乱山、孤城、空江等景物的描绘,使整首词的画面更加生动。这些景物不仅表现了词人所处环境的荒凉和寂寥,也使整首词的情感更加深沉。同时,这两句词也为整首词留下了一个遐想的结尾,使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词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阮郎归》是南宋词人石孝友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世纪,即南宋时期。在当时的南宋社会,文人墨客往往通过诗词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现实的看法。 石孝友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文学的熏陶。然而,他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在他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腐败,政治黑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现实让石孝友深感忧虑和痛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唤起人们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在《阮郎归》中,石孝友通过对江南水乡的美景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他并没有完全沉溺于这种美好之中,而是通过对“红笺小字”的描绘,揭示出当时人们生活中的无奈和悲哀。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这首词更加深刻动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