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莺莺燕燕。
摇荡春光懒。
时节近清明,雨初晴、娇云弄暖。
醉红湿翠,春意酿成愁,花似染。
草如剪。
已是春强半。
小鬟微盼。
分付多情管。
痴呆不知愁,想怕晚、贪春未惯。
主人好事,应许玳筵开,歌眉敛。
舞腰软。
怎向轻分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莺莺燕燕啼鸣声中,春天的景色在慵懒中荡漾。清明节临近,雨后初晴,天空中的云朵仿佛带着暖意。醉人的红花和翠绿的叶子交织在一起,春天的气息酿成了忧愁,花朵像是被渲染过的色彩。草地像是被修剪过的一样整洁。春天已经过了一半。身边的侍女微微期盼着什么。我对这美景充满了感情,不愿轻易离去。那些对春天没有太多感受的人,大概还不太适应春天的到来吧。我的主人心肠好,答应为我举办一场盛宴,让我欣赏美丽的歌声和柔美的舞蹈。在这样的欢乐时光里,我又怎么能轻易地离开呢?
去完善
释义
莺莺燕燕:比喻春花竞相开放的美景。莺莺、燕燕都是春天的鸟类,这里借以形容春天花朵盛开的热闹景象。
摇荡春光懒:意思是春天的美好让人流连忘返,懒得动弹。
时节近清明: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通常在公历4月5日前后。此时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正是扫墓祭祖的时节。
娇云弄暖:娇云,指轻柔的云朵。弄暖,意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暖意。整句描绘出天空中云彩的柔美姿态以及阳光的温暖感觉。
醉红湿翠:醉红,形容花朵盛开时的美丽色彩;湿翠,指滋润的绿色。这两句描写了春天花朵艳丽、草木葱郁的景象。
春意酿成愁:意指春天的美好景致反而触发了诗人的忧愁情绪。
花似染:染,染色。这句是比喻春天的花朵如同被染色般鲜艳夺目。
草如剪:剪,修剪。这句是说春天的草地如同经过精心修剪一般整齐美观。
已是春强半:表示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暗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小鬟微盼:小鬟,指少女的发髻;微盼,微小的盼望或期待。这句描绘出少女们期待春天美景的心情。
分付多情管:分付,分派、交付;多情管,多情的管弦乐器,这里指音乐。这句意味着将春天的美丽景色通过音乐传递给人们。
痴呆不知愁,想怕晚、贪春未惯:这句是说那些天真烂漫的人还没有感受到春天的忧伤,因为他们还不太习惯春天的离去。
主人好事:好事,指举行宴会等社交活动。这句说明诗人在享受春天的同时,也会邀请朋友们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
应许玳筵开,歌眉敛。舞腰软。怎向轻分散:玳筵,豪华的宴席;歌眉,唱歌的女子;敛,收敛、低垂;舞腰,跳舞的女子;软,柔软、轻盈。这四句描述了宴会上歌舞升平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惋惜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蓦山溪》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和表达惜春情感的词作。上片主要描述春天的景象,下片则转向人物的活动和情感。这首词既有对春天美丽景色的欣赏,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青春年华的热爱。通过对花朵、草木、阳光和雨露等自然元素的精细刻画,作者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略带忧愁的氛围。同时,作品也表现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蓦山溪》是宋代诗人石孝友的一首描绘山水田园风光的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宋宁宗时期(1194年-1224年),这是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为繁荣。
在创作《蓦山溪》时,石孝友正身处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生活,他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和生活的乐趣。在这个时期,石孝友的生活经历了从官场退隐的过程,这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诗词创作中。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尤其在诗歌方面,涌现出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诗人。石孝友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他的诗词作品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在这一时期,文人墨客们喜欢游山玩水,欣赏自然风光,这也为石孝友创作《蓦山溪》提供了灵感来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