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
潇湘雨打船篷。
别离中。
愁见拍天沧水、搅天风。
留不住。
终须去。
莫匆匆。
后夜一尊何处、与谁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潇湘江畔,雨滴敲打着船只的篷顶。
面临离别之际,
满眼是汹涌翻滚的江水和吹拂而起的风。
无法留住的人儿啊,
终究要离去。
请不要太匆忙,
明晚的一杯酒,又将在哪里,与谁共饮呢?
去完善
释义
《乌夜啼》石孝友 注释:
1. 潇湘:湖南省潇水和湘江的古称,此处可泛指湖南地区。
2. 船篷:即船帆。
3. 别离中:在离别之际。
4. 拍天:形容水面波涛汹涌拍打天边。
5. 沧水:深蓝色的水域。
6. 搅天风:形容风吹拂过水面形成的波浪翻滚。
7. 留不住:无法挽留。
8. 终须去:最终还是要离去。
9. 莫匆匆:不要急匆匆地离去。
10. 一尊:指一杯酒。
11. 与谁同:与谁共度时光。
去完善
赏析
《乌夜啼》这首诗描绘了离别的情景和诗人的思绪。在潇湘江畔,雨滴拍打在船上,离别之际,诗人忧心忡忡地看着波涛汹涌的江水,感受到风云搅动的悲凉气氛。诗人感慨离别无法避免,即便再不舍,也无法挽留离去的友人。于是诗人开始设想离别后的孤独夜晚,举杯消愁却不知该与何人共度。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一幅浓郁别情的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乌夜啼》是南宋诗人石孝友的一首词。石孝友生卒年不详,但据其词风及风格推断,他主要活动在南宋中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间。
在石孝友生活的年代,南宋社会正处于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然而,由于北宋的灭亡,南宋不得不面对北方金国的威胁。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们开始反思战争的苦难,渴望和平的生活。石孝友作为南宋文人,也深受这种思潮的影响,他的词作多表现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乌夜啼》这首词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词中,石孝友以乌夜啼为意象,表达了人们对战争苦难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热切期盼。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乌夜啼的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共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