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传言玉女

标题包含
传言玉女
雪压梅梢,金袅柳丝轻敛。 锦宫春早,乍风和日暖。 华国翠路,九陌绮罗香满。 连空灯火,满城弦管。 月射西楼,更交光照夜宴。 万人拥路,指鳌山共看。 花旗翠帽,到处朱帘高卷。 归时常是,漏残银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石孝友,字次仲,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据《全宋词》所录存世作品推断,大约生活于宋高宗、宋孝宗时期(1127-1189)。 石孝友生平事迹无详细记载,仅从他的词作中可以窥见其人生经历和情感世界。他擅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雪花覆盖在梅树的枝头,金色的柳条轻轻收敛。华丽的宫殿内春色盎然,和风阳光带来温暖。繁华的国度翠绿的街道,九衢之地满是丝绸和罗绮的香气。灯火通明照亮天际,全城都是弦乐的悠扬。月光洒在西楼,夜晚的宴会更加璀璨夺目。万人拥挤在路上,共同欣赏鳌山的壮丽。花红柳绿,翠帽映衬,处处朱红色的窗帘高高卷起。回家的时候常常是,夜色阑珊,时间如银箭般飞逝。
去完善
释义
《传言玉女》:《传言玉女》,又作《瑞鹧鸪》,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1. 雪压梅梢,金袅柳丝轻敛: 注释:压,压倒,表示雪的重量;梅梢,梅花树的枝头;金,金色,象征贵重的事物;袅,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柳丝,柳树的枝条;轻敛,轻轻收起。 2. 锦宫春早,乍风和日暖: 注释:锦宫,华丽壮丽的宫殿;春早,春天早早来到;乍,突然间;和风,宜人的微风;日暖,阳光温暖。 3. 华国翠路,九陌绮罗香满: 注释:华国,繁荣昌盛的国家;翠路,用翠鸟羽毛装饰的道路;九陌,都城中的大道;绮罗,丝绸衣服;香满,香气弥漫。 4. 连空灯火,满城弦管: 注释:连空,连接天空;灯火,灯光火光;弦管,弦乐器和管乐器的总称。 5. 月射西楼,更交光照夜宴: 注释:月射,月光照射;西楼,西边的小楼;更交光,更加光辉交映;夜宴,夜晚的宴会。 6. 万人拥路,指鳌山共看: 注释:万人,众多的人;拥路,拥挤的道路;指,指向;鳌山,传说中的海中神山;共看,一起观看。 7. 花旗翠帽,到处朱帘高卷: 注释:花旗,花朵旗帜;翠帽,绿色帽子;到处,到处都是;朱帘,红色窗帘;高卷,高高卷起。 8. 归时常是,漏残银箭: 注释:归时,回家的时候;常是,常常如此;漏残,铜壶滴漏即将耗尽;银箭,古代计时器漏壶的部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繁华景象,将春日里万物复苏、人们欢庆的场景展现得生动而立体。起句“雪压梅梢”和“金袅柳丝”,通过视觉上的对比展现了冬去春来时的景色变迁。接下来的“锦宫春早,乍风和日暖”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而后一句“华国翠路,九陌绮罗香满”则展示了元宵之夜的繁华街景,游人如织,灯红酒绿,人声鼎沸。 接着“连空灯火,满城弦管”两句,将视野从地面转向空中,既形象地展现了元宵夜五彩斑斓的灯火,又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下片以月亮升起为引,转至夜间欢宴的热闹场景。“月射西楼,更交光照夜宴”描绘出万家灯火映着月光的璀璨画面。随后“万人拥路,指鳌山共看”则是借喻人们对鳌山的瞻仰,反映出元宵节民间艺术的繁荣。 紧接着“花旗翠帽,到处朱帘高卷”是对节日气氛的总结与深化,盛开的鲜花、翠绿的草帽以及高高的红色窗帘,都是对元宵节热闹场面的生动诠释。最后“归时常是,漏残银箭”表达了人们欢娱过后,夜深人静时分的感慨,此句收尾既有余韵又有深度。整首词在内容的组织和语言表达上巧妙而又自如,让人沉浸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传言玉女》是南宋词人石孝友的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这是一个国家分裂、民族矛盾激化的时代,也是文学发展的高峰期。 在创作这首词时,石孝友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后因不满现实而辞官归隐。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世事有着深刻的理解,也对离别之情有了更深的体会。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 在这一时期,石孝友所在的南宋社会动荡不安。金兵入侵,国家分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背景下,石孝友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他通过描写离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珍视。 综上所述,石孝友在南宋时期的这段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为他创作《传言玉女》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思考。这首词通过对离别之情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亲情的珍视,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