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
寒蛩切切响空帷。断肠风叶霜枝。凤楼何处雁书迟。空数归期。
□□沈腰春瘦,却成宋玉秋悲。又还辜负菊花时。没个人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冷的蟋蟀在空旷的帷帐中鸣叫。风中的树叶和结霜的树枝让人肝肠寸断。凤凰楼的来信迟迟未至,不禁令人猜测其中的原因。只空自期盼归期。
憔悴的身姿如同春天的花朵凋谢,却又如同秋天的落叶,带来悲伤的心情。又辜负了赏菊的最佳时节,无人知晓我心中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画堂春:本诗标题,是南宋诗人石孝友的作品。
2. 寒蛩:指秋天的蟋蟀,这里用作借代,表示秋天来临。
3. 切切:形容声音急迫而持续不断。
4. 空帷:孤独无人的床帐。
5. 断肠:形容极度的悲伤痛苦。
6. 风叶霜枝:秋风中的落叶和霜冻过的树枝,表现秋天景象。
7. 凤楼:华美的楼阁,这里比喻思妇的住处。
8. 雁书:指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来信。
9. 迟:缓慢,此处有期待书信到来的意思。
10. □□:此处缺字,推测为"楚腰",意为楚王细腰,用来比喻女子的婀娜多姿。
11. 沈腰:南朝画家沈约瘦弱的形象,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12. 春瘦:春天消瘦的样子。
13. 宋玉秋悲:战国楚国文学家宋玉作有《九辩》,其中有表达悲伤之情的内容,这里借用其悲伤之情。
14. 没个人知:没有别人知道,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寂寞与无奈。
去完善
赏析
词中“寒蛩切切响空帷”一句,描绘了夜阑人静、卧听虫鸣的孤独感受,表达出游子思家的深切情感。紧接着,作者以“断肠风叶霜枝”的形象描绘秋天萧瑟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离别、悲伤的氛围。
接下来,作者用“凤楼何处雁书迟。空数归期”表达亲人不在身边的失落感。这里的“凤楼”代指远方的家,而“雁书”则代表家书或者思念之情的传递,由于归家无期,只能徒劳地计算着归程。
接着,“沈腰春瘦,却成宋玉秋悲”两句则是作者的自伤。“沈腰”借指词人的身体消瘦,这里与“春瘦”相对应,显示出词人对春天的期盼和失望。而“宋玉秋悲”则表示词人在秋天的哀愁。这一句形象地传达了作者在秋日里的愁绪。
最后,“又还辜负菊花时。没个人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以及内心寂寥的心情。菊花是秋季的代表,象征着美好的时光。然而,此时的词人却因离愁而无法欣赏这美好的景象,这种辜负自然之感,更显得词人的孤独和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画堂春》是宋朝著名词人石孝友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一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经济、文化和科技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科举制度的确立,使得文人墨客有了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石孝友在这个时期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便受到文学的熏陶。他早年参加了科举考试,虽未能金榜题名,但他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进行文学创作。他的词风清丽婉约,富有哲理,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
在《画堂春》这首词中,石孝友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认为人生的幸福并不仅仅在于名利地位,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种人生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