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归雁

标题包含
归雁
天末惊风急,江湖野思长。 悲鸣愁绝塞,接翼冒风霜。 泽岸多矰弋,云间乏稻粱。 茫然栖息地,饮啄欲何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在天的尽头,风吹得猛烈,令人吃惊;江河湖海之间的思绪无限延长。在悲伤的边境地带发出哀鸣,如同翅膀被风霜侵袭。在河岸旁的渔网里多有箭矢,而在云端却缺乏稻谷和米粮。在这片茫茫大地上,它们究竟要寻找什么,以解决温饱呢?
去完善
释义
1. 天末:天际。 2. 惊风:狂风。 3. 野思:指鸿雁南飞的思念之情。 4. 悲鸣:指大雁悲伤的鸣叫。 5. 愁绝塞:形容边塞之地使人忧愁的地方。 6. 接翼:指大雁互相靠近翅膀飞行。 7. 冒风霜:在寒冷的风霜中飞行。 8. 矰弋:古代用于射鸟的工具。 9. 云间:高空。 10. 稻粱:谷物,这里指食物。 11. 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 12. 饮啄:饮水啄食,指觅食。 13. 何乡:哪里。
去完善
赏析
《归雁》是北宋诗人游酢的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归雁为题,通过对鸿雁在狂风暴雨、江湖阻隔中的艰辛迁徙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与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身处困境时的无奈以及对理想栖息地的向往。 首联“天末惊风急,江湖野思长”,描绘了鸿雁面临的恶劣自然环境:狂风呼啸,江湖相隔。这种环境使得鸿雁难以顺利迁徙,从而引发了它们内心深处的忧虑和思乡之情。这里的“野思长”并非指鸿雁本身的思绪,而是诗人通过鸿雁的遭遇寄托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颔联“悲鸣愁绝塞,接翼冒风霜”,进一步描绘了鸿雁在逆境中的挣扎和努力。鸿雁发出悲伤的鸣叫,克服重重险阻,紧密相接的翅膀在风霜中翻飞。这里既体现了鸿雁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也传达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和挑战。 颈联“泽岸多矰弋,云间乏稻粱”,揭示了鸿雁在迁徙过程中面临的险恶境地。泽岸上布满了捕鸟的陷阱,而高空中又缺乏食物。这两句不仅表现了鸿雁在艰苦环境中求生的艰辛,还暗示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尾联“茫然栖息地,饮啄欲何乡”,表达出鸿雁寻找理想栖息地的迷茫与无奈。对于诗人和鸿雁来说,理想的栖息地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这种渴望与自然环境的恶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诗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 总之,《归雁》这首诗通过对鸿雁艰难迁徙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与同情,使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归雁》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游酢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75年,即宋神宗熙宁八年。当时,游酢正值中年,在政治生涯上颇为不顺,屡遭贬谪,这使得他深感世态炎凉,心中郁结难以排遣。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北宋朝廷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危机。外有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内有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的问题。然而,当时北宋的文人士大夫普遍怀有报国之志,希望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游酢正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之一,他以才学名世,但一生仕途坎坷,壮志难酬。 《归雁》这首诗以鸿雁南飞作为隐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情的渴望。在这首诗中,游酢通过描绘归雁的形象,抒发自己羁旅在外、漂泊无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人生际遇的不平。这种情感与当时文人墨客所共有的家国情怀紧密相连,体现了游酢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人生体悟和内心挣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