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水调歌头·今夕定何夕

标题包含
水调歌头·今夕定何夕
今夕定何夕,秋垂满东瓯。悲凉怀抱,何事还倍去年愁。万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帘卷玉波流。非是经年别,一岁两中秋。坐中庭,风露下,冷飕飕。素娥无语相对,尊酒且迟留。琴罢不堪幽怨,遥想三山影外,人倚夜深楼。矫首望霄汉,云海路悠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隐山人,祖籍河北大名县,后迁居福建崇安。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与辛弃疾并称为“济南二张”。 张元干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查看更多
海铃Karina
去完善

译文
今晚是哪一年的哪一天,秋天已降临在东瓯一带。满怀悲伤和凄凉的心情,为何比去年更甚。天空一片碧蓝如同洗涤过一般,寒冷的月光洒满了大地,帘幕卷起,如玉波般流动的月光。并不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离别,一年里已经过了两次中秋。坐在庭院中,风吹露水带来阵阵凉意。嫦娥无声地相对而望,举杯敬酒,暂且稍作停留。弹奏完曲子之后,无法承受内心的幽怨,想象在三山之外的夜色深处,有人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中。抬头仰望浩渺的天空,云海茫茫,归途漫漫。
海铃Karina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东瓯:古地名,在今浙江省温州市一带。 2. 碧空如洗:指晴空万里,天空湛蓝。 3. 玉波流:形容月光如水,照耀大地。 4. 素娥:月亮的别称。 5. 三山:指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海铃Karina
去完善
赏析
《水调歌头·今夕定何夕》是一首表达怀才不遇和忧愁思绪的词。词人在面对中秋夜月时,不禁想起去年的自己满怀忧愁。那碧空如洗的万里长空和无比明亮的月亮,都显得寒气逼人,让人倍感孤独与失落。在这样的情境下,他希望有人能陪伴自己度过这孤寂的夜晚。然而,没有人能够感同身受,只能独自品尝这份痛苦。此时,词人的心中充满了渴望,他想要飞向天空,寻找那份内心的安宁,却在路上被无尽的云海所阻。这首词借景抒情,深刻表达了词人对人生际遇的无奈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海铃Karina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今夕定何夕》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代表作品之一。此词大约创作于公元1138年左右,即南宋初年。当时,张元干正生活在一个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年代,中原沦陷,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时事,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在南宋初期,民族矛盾尖锐,金兵攻陷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大批宫廷文物、仪仗、图籍、宗室、技艺人员等纷纷南迁,宋高宗赵构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了南宋朝廷。然而,南宋朝廷内部主战、主和两派斗争激烈,朝政腐朽,国力衰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元干作为一名忠诚的士人,以诗言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从这首《水调歌头·今夕定何夕》来看,词人以“今夕定何夕”开篇,表达了对当下时局的迷茫和忧虑。紧接着,他通过描绘月夜美景,抒发了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他以“叹浮生”收尾,表达了人生无常、壮志难酬的感慨。整首词情感深沉,寓意深远,堪称张元干词作中的佳作。
海铃Karina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