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鄂州至汉阳
小郡缘山腹,孤城暗夕枫。
蛟龙戯雾雨,鼓角乱西东。
江汉浮南纪,秋冬拟绪风。
离骚楚人恨,过半夕阳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座小城位于群山环绕之中,孤独的城楼沐浴在傍晚的余晖里,枫叶也在这黑暗中黯然失色。雾气弥漫,如同蛟龙嬉戏在其中;雨声淅沥,仿佛是龙的喘息。战鼓声声,号角齐鸣,战场上的混乱让人无法分辨方向。长江和汉江的水面上漂浮着一些东西,似乎暗示着南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秋冬季节的到来,就像是在准备下一次的风暴。那些楚国人,因为屈原的离去而满怀怨恨,可现在却只能在夕阳下独自忍受那份悲伤。
去完善
释义
1. 小郡:指鄂州。
2. 山腹:指山脉之中。
3. 孤城:这里指汉阳城。
4. 暗:暗淡无光。
5. 夕枫:夕阳下的枫叶。
6. 蛟龙:古代神话中的动物,能兴风作浪。
7. 戯:同“戏”,嬉戏。
8. 雾雨:雾气与雨水。
9. 鼓角:战鼓与号角,用于报时或传令。
10. 乱:纷乱。
11. 西东:东西方向,这里指四面八方。
12. 江汉:长江和汉水。
13. 浮:漂浮在水面。
14. 南纪:南方的疆界。
15. 秋冬:秋季和冬季。
16. 拟:类似,差不多。
17. 绪风:指初秋微寒的风。
18. 离骚: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诗歌《离骚》。
19. 楚人恨:指楚国人民对屈原逝世的悲痛之情。
20. 过半:超过一半。
21. 夕阳中:太阳即将落下的时刻。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描述了小郡的山间景色和孤城的傍晚枫树。刘敞以“小郡”自谦,突显出山腹中的宁静与美好;同时,“暗夕枫”营造了一种昏黄、略带忧伤的氛围,预示诗人的心情。
颔联刻画了风雨交加、鼓角之声纷乱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迷离、复杂的氛围。这里的“蛟龙”指的是恶龙,暗示险恶的环境;而“鼓角”象征着战争,进一步强调诗人所处环境的紧张与危险。
颈联通过描绘江水浩渺、北风萧瑟的景象,展现出秋天的萧瑟气氛,渲染了离别的惆怅情感。
尾联化用《离骚》中的楚人怨恨,抒发了诗人离家远行时的复杂情感。最后一句的“夕阳中”既是实景描写,又是心境的象征,寓情于景,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
整首诗以深沉的笔触、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离鄂州至汉阳》是宋代诗人刘敞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1074年,当时刘敞因事从鄂州离开,前往汉阳。
在这段时间里,刘敞的人生际遇较为坎坷。他在政治上并不得意,曾因言获罪,被贬谪到外地。然而,这段经历也让他对民间疾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人生有了更成熟的认识。在鄂州期间,他结交了众多朋友,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逐渐凸显,政治斗争激烈,而文人墨客之间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们在相互交往中抒发胸臆,寄寓情感,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刘敞在此时的诗作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和不舍,同时也传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信念。这种情感在他的这首《离鄂州至汉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使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送别诗中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