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疑紫霞洞歌

标题包含
九疑紫霞洞歌
猗欤奇哉,紫霞之洞真天开。 千变万状不可述,恍疑幻出壶中之蓬莱。 湘滨两姝不敢到,怅望苍梧云缥缈。 尔来三千三百年,斑龙空卧金光草。 我采姹女江华滨,是为三十六帝之外臣。 右持绿玉杖,左携紫金经。 长歌天上谣,一呼开先扃。 列炬照深窈,悬身事幽讨。 群仙喜我来,惊笑欲绝倒。 何侯抚我顶,伟远拍我肩。 绿华赠我金条脱,安期分我红景丹。 借问此何地,指言太虚天。 翠霞紫云张宝幄,悬黎结绿盘璎珞。 万叠苍苔荒石田,谁呼青龙耕紫烟。 帝狱铜墙未偏识,拟开宝藏䌷云笈。 嵯峨水际披蓑翁,应是篯铿钓神龙。 仙人仙人何多事,惊世骇俗变灵异。 或跣巨足垂天云,或卬短趾流沙浔。 或现姑射处子身,粉霞红绶藕丝裙。 或示普陀大士形,或持簪柳垂宝璎。 或插镂象管,或结火齐珍。 或琢玄圃玉,或布祇园金。 洞中之深不知几百里,但见萦纡屈折一里一涧水。 人言有路通桂林,乘兴欲寻日华君。 吾闻洞中大小洞天三十六,帝遣列真分治局。 上界官府应更多,定知此洞今谁属。 猗欤奇哉,紫霞之洞真天开。 我上会稽探禹穴,复浮沧海登天台。 岩谷岂无奇,眎此何尘埃。 摩挲崖石题恶句,记我杖履敲云来。 黄涪翁,元漫叟,目力一生空宇宙。 澹岩阳华有何奇,枉费篇章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乐雷发(1250年-1323年),字声远,号雪矶,南宋末年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乌程(今湖州)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乐雷发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古文描绘了一个仙境般的紫霞洞,内容丰富多样。现将它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如下: 真神奇啊,紫霞洞真是天然形成的。其间的千变万化难以形容,让人仿佛置身于传说中的仙境。湘江边的两位美女不敢前来,只能惆怅地望着远方的苍梧。自那时起已过了三千三百年,那条花斑龙仍然孤独地躺在金色的草丛里。我在江华边采摘美丽的女子,这里是三十六帝之外的地方。右手拿着绿色的玉杖,左手带着紫色的金经。放声歌唱天上的曲子,一声呼喊打开了封闭的门。点亮火炬照亮了深邃的洞,悬空在深处的秘密探寻。众神仙高兴我的到来,惊讶得差点摔倒。何侯抚摸着我的头顶,伟远拍了拍我的肩膀。绿华送给我黄金的项链,安期则给了我红色的仙丹。问我这是哪里,回答说是太虚幻境。翠霞紫云张起了宝帐,悬黎结绿挂满了璎珞。万顷的苍苔和荒石覆盖了田地,谁能呼唤青龙在这片紫烟里耕作呢?帝国的铜墙还未完全认识到,计划打开宝库研究云端的秘籍。巍峨的水边披着蓑衣的老翁,应该是彭祖在垂钓神龙。神仙们为什么总是如此忙碌,他们惊讶世界并改变奇迹。有的踩着巨大的双脚悬挂在天空,有的伸出短小的脚趾流淌在沙滩。有的显现姑射山的处女形象,粉色的霞光、红色的花纹和藕色的丝裙。有的展示普陀山的大菩萨形态,有的手持簪子柳枝挂满珠宝。有的插上镂空的象牙管,有的结下五彩斑斓的宝石。有的琢磨玄圃山的美玉,有的撒下祗园的黄金。洞中的深度不知道有几百里,只见迂回曲折的小溪流水。人们说有路通向桂林,乘兴去寻找太阳的光辉。听说洞中大小洞天共有三十六,皇帝派遣神仙分别管理。天界的政府应该还有很多,一定知道这个洞现在归谁所有。真神奇啊,紫霞洞真是天然形成的。我去会稽探访大禹的洞穴,又漂浮在沧海之上登上天台山。山谷间确实有奇特之处,看这些不过都是尘土。抚摸岩石上的痕迹,记录下我用杖步行走在这云雾之间。黄州涪翁,元朝漫叟,一生的视力都在追寻宇宙的秘密。淡岩阳华有什么奇特的,浪费笔墨去雕琢。
去完善
释义
兮兮。
去完善
赏析
《九疑紫霞洞歌》这首诗歌是乐雷发对大自然神奇景观的赞美和感慨。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向读者展现了紫霞洞的神秘与美丽。他以独特的视角和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紫霞洞的惊叹和敬畏之情。 在诗的开篇,诗人感叹紫霞洞的神奇景象,仿佛是天然形成的人间仙境。接下来,他描述了湘滨两姝(传说中湘妃泪竹的化身)因为紫霞洞的美丽而向往,但又因距离遥远而感到惆怅。诗人提到此处已经存在三千三百年,却只有斑龙在此守候,强调了紫霞洞的孤寂与宁静。 紧接着,诗人表示自己来到紫霞洞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姹女(传说中的仙女),并表达了对于能亲眼见到这里的景色感到荣幸。他用右手拿着绿玉杖,左手拿着紫金经,以此表达自己追求仙境的决心。在歌唱的过程中,诗人向洞中深处探寻,发现了许多神仙在此居住,他们热情欢迎诗人的到来。 然后,诗人详细地描绘了神仙们的形象和生活场景,如翠霞、紫云、苍苔、石田等,展现了仙境的宁静与美好。诗人还表示想要揭开宝藏,了解更多的神仙故事。最后,诗人提到了自己游览过的其他景点,如会稽禹穴、沧海天台等,认为这些景色与紫霞洞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 综上所述,《九疑紫霞洞歌》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紫霞洞的神秘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疑紫霞洞歌》是南宋词人乐雷发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254年。当时正值金国灭亡、蒙古帝国崛起的特殊时期,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乐雷发生于湖南衡州,受到湖湘文化熏陶,文学素养深厚。他的父亲乐舜功为北宋末年的进士,曾任职河南和山东,后因战事而流落江南,家道逐渐衰落。 在这样的背景下,乐雷发年轻时以诗成名,他在九嶷山修道时写下了《九疑紫霞洞歌》。诗中描述了九嶷山的美丽风光,并借紫霞仙子故事寓托自己豪放不羁、超凡脱俗的个性。诗人运用道教哲理,表现出向往出世,又无法忘怀人间的复杂心境,既是对时代悲剧的反映,也是对自己人生际遇的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