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园 其二
曲渚回塘孰与期,杖藜终日自忘归。
隔林仿佛闻机杼,应有人家在翠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弯曲的河岸和池塘谁又能预料呢?我拿着拐杖在这美丽的地方待了一天,忘记了自己还要回去。隔着树林似乎能听到织布的声音,那里应该有一个人家隐藏在绿色的山间。
去完善
释义
1. 东园:古代洛阳的一座著名园林。
2. 释道潜: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和僧人,字通理,号斜川居士。
3. 曲渚回塘:弯曲的水池和水湾。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塘,堤岸。
4. 杖藜:用藜木制作的拐杖。
5. 忘归:忘记回家,形容游赏景色投入的程度。
6. 隔林:隔着树林。
7. 仿佛:似乎,好像。
8. 机杼:织布的机器声。这里指代纺织声,意味着有百姓居住的地方。
9. 翠微:青翠的山峦或树木丛生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曲渚回塘”比喻人生道路的曲折,表达出自己的人生际遇和感慨。“杖藜终日自忘归”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纷扰,沉醉于自然美景的心境。同时,“隔林仿佛闻机杼”描绘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还注意到了远处人家的生活气息,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烟火气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园 其二》是宋代诗人释道潜所作的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050年左右,正值宋朝中期,文人墨客崇尚隐逸生活,对田园风光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这个时期,释道潜作为一位诗僧,他的生活和诗歌创作受到了佛教和儒家的影响。他关注民生,关心社会现实,并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感慨。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田园风光、抒发个人情怀为主,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在《东园 其二》这首诗中,释道潜通过对东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他也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