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曲
雪拥燕南道,酒阑中夜行。
千里不见雠,怒须如立钉。
出门气吹雾,南山鸡未啼。
腰间解下聂政刀,袖中掷去朱亥椎,冷笑邯郸乳口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雪覆盖了燕南的大道,我借着酒意在中夜独行。
千里迢迢不见敌人踪影,我的愤怒犹如屹立不倒的钉子。
走出家门,热气吹散了雾气,南山的鸡还未啼鸣。
我从腰间取下聂政的宝刀,从袖中掷出朱亥的铁椎,冷冷地笑着那些贪生怕死的懦夫们。
去完善
释义
《游侠曲》是宋代诗人王观创作的一首描绘游侠形象的诗篇。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雪拥燕南道:“燕南”是指燕地的南部地区,泛指北方一带。这里描述了雪花覆盖了燕南地区的道路。
2. 酒阑中夜行:“酒阑”表示饮酒已尽,这里形容在深夜时分醉酒后仍然行走的情境。
3. 千里不见雠:“雠”即仇人。这句诗表达了千里之内找不到仇人的意思。
4. 怒须如立钉:这句诗句形象地描述了游侠的胡须愤怒地直立起来的样子。
5. 出门气吹雾:描述了游侠出门时的气概,好像一口气就能吹散雾气。
6. 南山鸡未啼:“南山”指的是中国南方的一座山。这句诗是说南方的山里的鸡还没有啼叫。
7. 腰间解下聂政刀:“聂政刀”是一种古代名刀,这里比喻武器。这句诗表达了解下腰间武器的意思。
8. 袖中掷去朱亥椎:“朱亥椎”是一种古代武器,这里用来比喻其他类似的武器。这句诗表达了从袖子里扔出武器的动作。
9. 冷笑邯郸乳口儿:“邯郸”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城市。这句诗是在嘲讽那些来自邯郸的所谓英雄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游侠曲》以磅礴的气势描绘了游侠的英勇形象。首句“雪拥燕南道”渲染出一片风雪交加的景象,为整个故事设定了寒冷的氛围。接着,通过“酒阑中夜行”展现出游侠在中夜时分仍然坚定的行走,展现出他们的坚韧和勇气。
“千里不见雠,怒须如立钉”描述了游侠远行的目的和他们的愤怒。虽然行走在千里之外,但仍然无法掩盖他们内心的仇恨,愤怒的胡须犹如钉子般矗立。这两句将游侠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出门气吹雾,南山鸡未啼”表达了游侠离家时的豪情壮志,他们无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用“气吹雾”来形容游侠的气概,更显其勇猛。而“南山鸡未啼”则强调了游侠的勤奋与努力,即使是在清晨时分,他们也早早地开始行动。
“腰间解下聂政刀,袖中掷去朱亥椎,冷笑邯郸乳口儿”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展现了游侠的英勇行为。他们拔出聂政刀,挥动朱亥椎,勇敢地向敌人发起攻击,并以冷笑的姿态面对敌手,表现出一种蔑视一切的态度。这三句使得游侠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侠曲》是北宋诗人王观的一首描绘游侠形象的诗篇。这首诗作于公元1078年,当时王观正担任京官,负责宫廷文翰工作。
在王观所处的时代,北宋正处于政治相对稳定的时期,但边疆的局势仍然紧张,战争不断。因此,游侠作为勇敢善战、为国效忠的人物形象,在民间具有较高的声誉。这种社会背景为《游侠曲》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王观本人曾担任过地方官,对民间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将其融入到诗歌创作中。在这首《游侠曲》中,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游侠的英勇形象,表达了民众对游侠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