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睡起

标题包含
睡起
饭了晴窗睡足时,杖藜徐步出荆扉。 若无俗事关人意,只有杨花点客衣。 黄鸟怨春浑不住,杜鹃知我亦思归。 邻家酒熟容赊买,竹笋初生韮菜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许及之(1150年-1220年),字深甫,号悟室,浙江天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正廉洁而著称。 许及之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已才华横溢。他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吃过午饭在晴朗的窗前小憩,休息足了便慢慢走出那柴门。 倘若没有世俗的烦恼困扰人心,只留下柳絮飘落在我的衣襟。 树上的黄鹂抱怨春天太过短暂,而杜鹃似乎也懂我想回家了。 邻居家的米酒已经熟了可以借来一尝,春笋刚刚长出韭菜正鲜美。
去完善
释义
《睡起》是南宋诗人许及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注释: 1. 饭了:吃完饭。了,表示动作完成。 2. 晴窗:晴朗的天气下,窗户明亮。晴,晴朗。 3. 杖藜:手拄藜杖。杖,拄着;藜,一种草本植物,茎秆可制作成拐杖。 4. 荆扉:用荆棘制作的简易门户。这里指简陋的居所。荆,荆棘;扉,门扇。 5. 杨花:即柳絮。杨柳的花凋谢后,形成像棉絮一样的种子,随风飘散。 6. 黄鸟:黄色的鸟,这里可能指黄鹂鸟。 7. 杜鹃:也叫子规,一种红翅膀、绿尾巴的鸟类,相传其叫声如“不如归去”,因此被称为“思归鸟”。 8. 赊买:赊欠购买。赊,延期支付。
去完善
赏析
《睡起》是南宋诗人许及之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宁静的乡村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先,诗人在第一句描述了自己在晴窗下用餐后的惬意时光。“饭了晴窗睡足时”意味着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诗人吃完了午餐,感到身心舒畅。这种舒适的氛围为整首诗定下了悠闲自在的基调。 接下来,诗人拄着拐杖,缓缓走出家门。“杖藜徐步出荆扉”表明诗人年事已高,但行走仍然稳健。这句诗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联系。 紧接着,诗人表达了他的心境:“若无俗事关人意,只有杨花点客衣。”意思是如果无关世俗琐事,诗人只会关注自然界的美景。这里,诗人以杨花的轻盈飘逸来形容自己超脱世俗的心境,表达了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愿望。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黄鸟和杜鹃的叫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黄鸟怨春浑不住,杜鹃知我亦思归。”诗人用黄鸟的叫声比喻春天即将来临的欢快气氛,而杜鹃的叫声则代表了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这两句诗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喜悦与忧伤交织的情感。 最后,诗人以邻家的美酒和新生的竹笋、韭菜为背景,展示了一幅恬静的农村画卷。“邻家酒熟容赊买,竹笋初生韮菜肥。”这意味着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乡村环境中,诗人与邻里之间保持着友好和谐的关系,共享着淳朴的民风民俗。 总之,《睡起》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情景的描绘,展示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融入了喜悦与忧伤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显得既生动又富有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睡起》是南宋诗人许及之创作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中期(公元1127-1279年),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与金国对峙,战事不断。同时,儒家思想盛行,文人墨客纷纷抒发家国情怀,关心民生疾苦。 在人生际遇方面,许及之曾担任官职,但由于种种原因,晚年退居山林,过上了隐逸生活。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反映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无奈。在这首诗中,许及之以“睡起”为题,表达了他在山中隐居时悠然自得的心境。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的社会矛盾尖锐,政治斗争激烈。虽然朝廷大力推行儒家思想,但现实中的诸多问题仍然难以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选择远离世俗纷争,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许及之也不例外,他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人生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