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平甫同介甫当世过饮见招
炎风得秋亦已凉,喜抱尘策罗南窗。
策中古人不可见,独咏君子予心降。
高丈大论日倾吐,响快有类钟应撞。
却嗟吾侪多暇日,俚谣暴谑何其咙。
驱车正得我所念,起具肴蔌陈杯缸。
自怜愚戆接豪迈,蔽履乃与华冕双。
圣经王道有本末,斟挹醇粹挥其尨。
须臾上下今与古,武库掇掇千予鏦。
疑怀滞义一开豁,有如暗室来明釭。
冯侯抗议亦殊健,短钩长{左缶右丕}相撑摐。
介卿后至语闲暇,偃载戈早韬旌幢。
弱弓枉矢尚何用,久已束手甘避逄。
是时君有山阳役,扁舟已具河之矼。
朝吟淮山翠扑扑,夜梦楚水鸣淙淙。
轩然欲去坐所惜,文字雅正姿信悾。
行年三十不得饱,况有荐道登朝邦。
遂令奔放不自敛,欲旅渔犯钓终湖江。
朝廷揽贤无远近,北尽漠塞南岭泷。
如君才大齿且壮,安可推亮而居庞。
功名得时看树立,岂若都尉眉空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炎风在秋天里也感凉爽,喜欢抱着书策在南窗下阅读。
书中的古人虽然看不见,但他们的德行令人心生敬意。
书中的宏论如同钟声回响,听起来非常畅快。
遗憾的是我们有很多空闲时间,无聊的玩笑和低俗的笑话随处可闻。
驾着车正好符合我的心意,准备佳肴和酒杯。
可怜我愚昧又笨拙,却也能接触到豪放之士。
经典中的道理有本有末,品味其中的精华。
一会儿谈论古今,就像从武库中挑选出一千种武器。
疑惑的问题一旦解开,就像从黑暗的房间走进明亮的灯火。
冯侯的反对意见也很独特,用短钩长{左缶右丕}互相支持。
介卿后来到来,聊些闲话,放下兵器早早退出争斗。
那些不中用的箭弓,已经放下很久了。
这时候你正忙着山阳的事务,小船已经准备好了。
白天吟唱淮山的翠绿,夜晚梦见楚水的鸣声。
多么想立刻离去,但舍不得这里的文字。
三十岁了还吃不饱饭,更何况是被推荐去做官。
于是放任自己无法约束,想要游历江湖做个渔夫。
朝廷招揽贤才不论远近,从北方的沙漠到南方的山岭。
像你这样的才能和年纪,怎么能被埋没呢?
功名利禄需要时机才能建立,怎么比得上那个眉头紧锁的都尉呢?
去完善
释义
1. 炎风:指盛夏的热风。这里用来形容天气炎热。
2. 秋:秋天,这里用来形容天气凉爽的时刻。
3. 尘策:书籍。
4. 罗:陈列,摆放。
5. 南窗:朝南的窗户。
6. 高丈:指苏轼、王安石等人。
7. 日倾吐:每天都在谈论学问。
8. 响快:声音洪亮。
9. 有类钟应撞:类似于钟声相呼应。
10. 却嗟:感叹。
11. 吾侪:我们这些人。
12. 俚谣:民间歌谣。
13. 暴谑:粗俗的玩笑。
14. 咙:喧哗。
15. 驱车:驾车前往。
16. 起具:准备。
17. 肴蔌:菜肴。
18. 陈杯缸:摆设酒杯。
19. 愚戆:愚昧而刚直。
20. 蔽履:破旧的衣服。
21. 华冕:华丽的帽子。
22. 圣经:儒家经典。
23. 王道:治理国家的道理。
24. 本末:根本和末节。
25. 斟挹醇粹:挑选和提炼精华。
26. 尨:杂乱无章。
27. 须臾:片刻之间。
28. 上下今与古:指的是古代与现代的知识。
29. 武库:武器库。
30. 掇掇:收集。
31. 千予鏦:指丰富的知识。
32. 疑怀滞义:疑惑的问题。
33. 开豁:豁然开朗。
34. 明釭:明亮的灯火。
35. 冯侯:指苏轼。
36. 抗议:反对意见。
37. 殊健:很坚定。
38. 短钩长{左缶右丕}:比喻争论的激烈程度。
39. 相撑摐:相互抨击。
40. 介卿:指王安石。
41. 偃载戈:放下兵器。
42. 韬旌幢:隐藏自己的才华。
43. 弱弓枉矢:指无用的技艺。
44. 久已束手:很久之前就已经放弃了。
45. 避逢:避开纷争。
46. 是时:这个时候。
47. 山阳役:指游山玩水。
48. 扁舟:小船。
49. 河之矼:河边的石梁。
50. 朝吟:早晨吟唱。
51. 淮山:淮河附近的山。
52. 翠扑扑:翠绿的颜色。
53. 夜梦楚水鸣淙淙:晚上梦见楚国的水流声。
54. 轩然:飞扬的样子。
55. 信悾:确实诚恳。
56. 行年:年龄。
57. 不得饱:没有得到满足。
58. 荐道:推荐的道路。
59. 朝邦:朝廷。
60. 遂令:使得。
61. 奔放:不受约束。
62. 不自敛:不自我约束。
63. 欲旅渔犯钓:想要游历江湖。
64. 终湖江:在江湖中游历。
65. 揽贤:选拔贤能之人。
66. 无远近:不分远近。
67. 北尽漠塞:北方到沙漠边境。
68. 南岭泷:南方到五岭和东江。
69. 安可:怎么可以。
70. 推亮:推崇贤能之人。
71. 而居庞:把位置让给贤能之人。
72. 功名:功业和名声。
73. 得时:得到机会。
74. 岂若:哪里比得上。
75. 都尉:高级武官。
76. 眉空厖:眉毛浓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次韵和平甫同介甫当世过饮见招”,描绘了韩维在秋日里与友人相聚、畅饮赋诗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谈、歌谣以及山川湖泊的描绘,展现了当时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歌的赏析:
1. “炎风得秋亦已凉,喜抱尘策罗南窗。”这两句交代了季节和地点,诗人以炎风和秋天的对比表达了对凉意的渴望。同时,诗人选择在南窗下阅读尘策(即书册),表达了文人的雅趣和对知识的热爱。
2. “策中古人不可见,独咏君子予心降。”这里诗人提到在书中难以见到古人,只能独自诵读君子诗词,表达对古代才子的敬仰之情。同时,“予心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静与愉悦。
3. “高丈大论日倾吐,响快有类钟应撞。”这两句描述了诗人与友人们交流的场景,彼此畅谈人生,声音洪亮如同钟声回荡。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和高尚志趣。
4. “却嗟吾侪多暇日,俚谣暴谑何其咙。”诗人感叹自己和朋友们闲适的生活,偶尔唱唱歌谣、说说笑话,轻松愉快。
5. “驱车正得我所念,起具肴蔌陈杯缸。”在这两句中,诗人安排宴席,备好佳肴和酒杯,邀请友人共饮。体现了诗人待客的热情和周到。
6. “自怜愚戆接豪迈,蔽履乃与华冕双。”诗人自嘲为“愚戆”之人,却能结交到豪情壮志的朋友,认为这是自己人生中最大的幸运。
7. “圣经王道有本末,斟挹醇粹挥其尨。”诗人强调了学习和研究的本质,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摒除繁杂,保留精华。
8. “须臾上下今与古,武库掇掇千予鏦。”诗人描述了在片刻之间穿越古今,了解历史的场景,仿佛从武库中拾取千种兵器,展示了诗人学识渊博的形象。
9. “疑怀滞义一开豁,有如暗室来明釭。”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解惑的喜悦,就像在黑暗中找到一盏明灯,豁然开朗。
10. “冯侯抗议亦殊健,短钩长{左缶右丕}相撑摐。”这两句赞美了冯侯的卓识远见,他用智慧和勇气支撑着国家,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11. “介卿后至语闲暇,偃载戈早韬旌幢。”诗人提到介甫虽然后来到达,但言语间透露出闲暇的心情,表明他们已经放下武器,不再争斗,和谐相处。
12. “弱弓枉矢尚何用,久已束手甘避逄。”诗人指出那些无用的斗争方式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大家已经学会放下纷争,保持谦逊的态度。
13. “是时君有山阳役,扁舟已具河之矼。”这里诗人提到了友人即将离开的情景,他的小船已经准备妥当,即将扬帆起航。
14. “朝吟淮山翠扑扑,夜梦楚水鸣淙淙。”诗人想象友人离开后,自己在早晨吟咏淮山的青翠,夜晚梦见楚水的潺潺声,表达了诗人的思友之情。
15. “轩然欲去坐所惜,文字雅正姿信悾。”诗人惋惜友人的离去,同时也称赞他们的作品清雅端正,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16. “行年三十不得饱,况有荐道登朝邦。”诗人感慨自己三十年来未能实现抱负,希望有朝一日能被推荐入朝,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17. “遂令奔放不自敛,欲旅渔犯钓终湖江。”诗人表示自己会勇敢追求理想,即使最终未能如愿,也会选择像渔人一样在江湖上漂泊,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18. “朝廷揽贤无远近,北尽漠塞南岭泷。”诗人坚信朝廷会广纳贤才,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真才实学,都会有用武之地。
19. “如君才大齿且壮,安可推亮而居庞。”诗人赞美朋友们的才华横溢,风华正茂,不应被埋没,而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认可。
20. “功名得时看树立,岂若都尉眉空厖。”最后,诗人表达了功成名就的期待,但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品质和情操,不要被名利蒙蔽双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韵和平甫同介甫当世过饮见招》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韩维所作。据传,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050年左右。当时正值宋朝兴盛时期,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热衷于文学创作和交流,形成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
在个人际遇方面,韩维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等职。他才华横溢,与苏轼、黄庭坚等人交往密切。在这段时间里,韩维由于公务繁忙,时常与友人聚首饮酒,抒发胸臆。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与朋友欢聚的愉悦心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