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又和嶰翁中秋感怀原韵二首·其二

标题包含
又和嶰翁中秋感怀原韵二首·其二
雪月天山皎月光,边声惯唱听伊凉。 孤村白酒愁无奈,隔院红裙乐未央。 宦味思之真烂熟,诗情老去转猖狂。 遐荒今得连床话,岂是青蝇吊仲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号石麟,谥文忠。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和军事家。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家境并不富裕。自幼勤奋好...查看更多
唔嗒嗒
去完善

译文
月色如水的天山显得格外明亮,边疆的声音习惯性地唱着悲伤的歌。孤独的村庄里的白酒让人愁绪满怀,无法排解;隔壁院子里的红裙子在欢快地跳舞,没有尽头。过去的官场生活让人觉得烂熟,而现在的诗情却越来越狂野。在这个遥远的地方,能够和你亲密地交谈,又怎么会是那小人们来吊唁我呢?
唔嗒嗒
去完善
释义
1. 雪月天山:指在新疆的天山地区过中秋节。 2. 伊凉: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乐曲。这里借指边疆的音乐。 3. 宦味:做官的体验。 4. 烂熟:非常熟悉。 5. 遐荒:边远荒僻的地方。 6. 连床话:共度时光,表示亲密的关系。 7. 青蝇吊仲翔:典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意为悼念失去的朋友。这里的意思是,能与远方的友人共度佳节,不必像古代的仲翔那样独自悲伤。
唔嗒嗒
去完善
赏析
《又和嶰翁中秋感怀原韵二首·其二》这首诗歌以浓烈的情感和豪放的笔调,描绘了边疆的生活景象。诗中的“雪月天山”意指雄伟的天山风光,与洁白的月亮相映成趣;而“边声惯唱听伊凉”一句则形象地表现了边疆少数民族的音乐韵味。诗人巧妙地运用这两个意象,勾勒出一幅辽阔壮丽的边疆画卷。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述孤村中愁绪的白酒以及红裙女子欢乐的场景,展现了现实生活的种种矛盾。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内涵更加丰富,也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注和忧虑。 此外,“宦味思之真烂熟,诗情老去转猖狂”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晚年仍然豪情万丈、壮志凌云的精神风貌。最后一句“遐荒今得连床话,岂是青蝇吊仲翔”,表明诗人虽身处边疆,但仍能豁达面对人生,积极乐观的心态跃然纸上。
唔嗒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又和嶰翁中秋感怀原韵二首·其二》是清代著名政治家、诗人林则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1841年中秋节期间,此时正值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 在这一年,林则徐因为主张禁烟而被清政府贬谪到浙江杭州,他在那里度过了数年的流放生活。在这段时期,他关注国家局势,关心民生疾苦,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悲痛。而这首诗歌正是他对这一时期国家命运的感慨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的体现。 同时,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人民权益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在国内,清朝统治者昏庸无能,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这一切都让林则徐忧心忡忡,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呼吁,唤起民众的民族觉醒和爱国热情,共同抵抗外敌侵略,振兴中华。 因此,这首《又和嶰翁中秋感怀原韵二首·其二》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还反映出那个特殊时期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精神。
唔嗒嗒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