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洛神

标题包含
洛神
离合神光那许梅,千年罗袜况成灰。明珰翠羽都零落,知少黄初作赋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号石麟,谥文忠。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和军事家。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家境并不富裕。自幼勤奋好...查看更多
ddianz
去完善

译文
那朵光芒四射的梅花如今已离我而去,千年的玉足已成尘土。明亮的耳坠和翠鸟羽毛都已破碎散落,知道才能横溢的黄初也难免成为过去。
ddianz
去完善
释义
1. 洛神:古代传说中的女神。这里指的是洛水之神——宓妃。 2. 林则徐:清朝官员,著名的改革家,文学家。字元抚,号少穆。 3. 离合神光:指洛神的美貌和神奇之处。 4. 梅:指梅树。这里应该是指梅树的美丽与神光相互辉映。 5. 千年罗袜:形容洛神脚上穿的鞋子已经破旧不堪。这里的"罗袜"也是指洛神。 6. 况成灰:意思是即使破败不堪了,但仍然有神奇的气质存在。 7. 明珰翠羽:指洛神的头饰和服饰,都失去了原来的色彩和光泽。 8. 零落:形容失落、失去光彩的样子。 9. 黄初: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一位皇帝曹丕的年号,公元220年至226年。这里指代曹丕。 10. 作赋才:形容曹丕具有写作辞赋的才华。
ddianz
去完善
赏析
《洛神》是清代诗人林则徐的一首描绘洛神的诗。全诗四句,语意连贯,浑然一体。首句“离合神光那许梅”描述了洛神如梦如幻、飘渺难寻的神采,借梅花作为象征,表现了诗人对洛神美丽与神秘并存的赞美。次句“千年罗袜况成灰”以千年的袜子化为灰尘的典故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紧接着第三句“明珰翠羽都零落”表明洛神的装饰品和美丽的羽毛都已凋落,反映出洛神在岁月中的消磨。末句“知少黄初作赋才”则以曹植的《洛神赋》为例,惋惜当今之世能像黄初那样描绘洛神之美的人已经很少了。整首诗表达出作者对古典神话传说中的洛神风采的眷恋和对现代才情的渴望。
ddianz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洛神》这首诗是由清朝道光年间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林则徐所作。林则徐在道光年间历任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高尚的品质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在这个时期,清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一方面,国内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另一方面,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受到严重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林则徐等人发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强运动,试图通过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来振兴中华。 《洛神》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诗中通过对洛神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在面对国家危机时所展现出的坚定决心和高尚品质。
ddianz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