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
蓝舆冲破晓堤烟,宿鹭惊飞水满田。行久不知红日上,两行官柳翠迷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蓝天中破晓的烟雾被马车打破,歇息的白鹭受惊飞起,溅起了漫天的水花。走了很久,都不知道太阳已经升起,只见道路两旁的柳树翠绿欲滴,模糊了天际。

去完善
释义
1. 蓝舆:古代的豪华轿子。
2. 晓堤烟:清晨的河岸雾气。
3. 宿鹭:夜晚栖息在水边的白鹭。
4. 水满田:指稻田里的水满满的。
5. 红日:太阳。
6. 官柳:古代官员府第前的柳树。
7. 翠迷天:翠绿的柳树仿佛与天空相连。

去完善
赏析
《晓发》一诗以描绘清晨的风景为主,通过对蓝舆、宿鹭、红日等元素的刻画,展现出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首句“蓝舆冲破晓堤烟”,以“蓝舆”代指作者的行旅工具,形象地描绘出清晨时分的宁静氛围。诗人用“冲破晓堤烟”来形容自己启程的场景,表现出启程时的那种紧张气氛。
第二句“宿鹭惊飞水满田”,通过描述鹭鸟的惊醒和振翅飞翔,反映出大自然在晨光的照射下焕发出生机。而“水满田”的景象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生机盎然的色彩。
第三句“行久不知红日上”,表达了作者在行旅过程中对时间的流逝浑然不觉。当太阳升起时,他才意识到时光的流转。这种对时间的感知模糊,反映出作者沉浸在大自然美景之中的心境。
最后一句“两行官柳翠迷天”,描绘了杨柳的绿色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明,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同时,“官柳”的出现也暗示了诗人行旅的目的地和即将展开的新生活。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景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晓发》是清代诗人林则徐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839年。这一年,正值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清政府内部对鸦片泛滥的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一方面,不少官员意识到鸦片带来的严重后果,呼吁严禁;另一方面,一些官僚为了个人私利,仍然支持鸦片贸易。
作为湖广总督的林则徐,对此深感忧虑。他在这一年里,多次上疏请求严禁鸦片,并在湖南、湖北等地推行禁烟政策。然而,面对日益严重的鸦片问题,他的努力并未得到朝廷的足够支持。在这种背景下,林则徐创作了这首《晓发》,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守。
全诗如下:“晓发辰州道,群峰突兀奔。跻攀从此始,烽火望滇南。猿鹤怪新隶,泥沙污旧官。匆匆村市过,愁绝戍楼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