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绝句·其一
裨海环成大九州,乎生欲策六鳌游。
短衣携得西凉笛,吹彻龙沙万里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海环绕着广阔的九州大陆,生命渴望驾驭着六只大鳌畅游四海。身穿轻便的短衣,带着来自西凉的笛子,在万里无垠的龙沙之地吹响秋天的曲调。

去完善
释义
1. 裨海:古代地理名词,指大海。在这里指代辽阔的海域。
2. 环成:围拢而成。
3. 大九州:指中国广大的疆域。
4. 乎生:即“平生”,一生。
5. 策:驾驭。
6. 六鳌:古代神话中的巨大海龟,这里指代船只。
7. 短衣:便服,穿着方便的衣服。
8. 西凉:古代地区名,在今甘肃一带,是古代的边陲地带。
9. 笛:古代竹制的竖吹乐器。
10. 吹彻:形容声音悠扬动听,传得很远。
11. 龙沙:泛指边远的沙漠地区。
12. 万里秋:指边疆的辽阔风光。

去完善
赏析
《塞外绝句·其一》林则徐
赏析:
这首诗以磅礴的视野展现了辽阔的地理空间,表达了诗人宏大的抱负和豪迈的气概。首句“裨海环成大九州”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广阔无垠的大海,象征着诗人广阔的胸怀和对世界的深刻理解。第二句“乎生欲策六鳌游”中的“六鳌”是古代神话中控制海的巨龟,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他渴望在这浩渺的世界中有所作为的决心。
第三句“短衣携得西凉笛”中的“短衣”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装束,表现出他的干练和勇猛;而“西凉笛”则是唐代边塞音乐的典型代表,暗示着诗人虽然身处边关,却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最后一句“吹彻龙沙万里秋”中的“龙沙”指代遥远的边疆,这一句意味着诗人以坚韧的精神、执着的信念,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外绝句·其一》是清朝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担任两广总督期间创作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840年前后。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鸦片战争的爆发阶段,英国为了强制推行贸易扩张,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导致民众沉迷其中,社会秩序混乱,国家财政和军队战斗力严重受损。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林则徐挺身而出,坚决主张禁烟,并亲自主持了广州虎门销烟,严惩贩卖鸦片的英商。然而,道光皇帝迫于英国压力,将林则徐革职查办,并将其发配到新疆伊犁。在这段时间里,林则徐虽然身处逆境,但他并未气馁,而是关心国事,积极研究西北边疆事务,并在沿途写下了许多诗作,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与此同时,清朝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政府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此背景下,林则徐这位敢于为民请命、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成为了广大民众的楷模和精神寄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