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塞外杂咏

标题包含
塞外杂咏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号石麟,谥文忠。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和军事家。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家境并不富裕。自幼勤奋好...查看更多
宝宝爱吃
去完善

译文
天山上万支玉简耸立如琼瑶,引导我向西独行,陪伴我的寂寞。我对着山中的精灵微笑,我们头上的白雪都难以融化。
宝宝爱吃
去完善
释义
《塞外杂咏》林则徐 【注释】 1. 天山:指中国新疆地区的主要山脉,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部。 2. 万笏:形容山众多且形状直立如笏。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拿的手板。 3. 琼瑶:比喻天山上的雪景美丽如仙境。 4. 西行:指向西方行走。这里指作者被贬谪到西北边疆。 5. 山灵:山的神灵。这里指山中的精灵。 6. 晴雪:指晴天时的积雪。 7. 共难消:一起难以消除。
宝宝爱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塞外杂咏》以磅礴的笔触描绘了天山的美景,将天山的高耸入云和琼瑶般的雪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导我西行伴寂寥”一句,表达了诗人独自西行的孤独心境。然而,这种寂寥却被接下来的两句所打破——“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诗人与山灵相对而笑,表明他在与自然对话,享受这份宁静之美。满头的晴雪象征着诗人的年迈,但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犹如山中灵秀之气,生生不息。
宝宝爱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外杂咏》是清代著名官员、诗人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反映了他在戍边期间对边陲景色的感慨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在鸦片战争时期,清朝正面临内外交困的困境。一方面,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威胁;另一方面,国内的腐败和动荡使得民众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负责查禁鸦片贸易。他在广东虎门成功销毁了大量鸦片,但随后又因战败而被免职,并被流放到新疆伊犁。 在伊犁戍边期间,林则徐亲身经历了边陲的风土人情,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振兴尽一份力量。在这首《塞外杂咏》中,他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边陲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危难的忧虑。
宝宝爱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