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韵三首 其三
一苇安能纵所如,思乡唯望抵金书。欲知双鬓新添雪,恰切江船握别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苇很难随心所欲,思念故乡只盼书信到达。想知道双鬓新添白发时,正巧在船上道别之初。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一苇:形容船轻小。典出《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2. 安能:怎能。安,疑问代词。
3. 纵所如:任其所至,即自由自在。纵,放任;所如,所欲到达的地方。
4. 唯望:只有期望。唯,表示希望。
5. 金书:此处指家书。古代书信多用金叶子或金箔写字,故名金书。
6. 双鬓新添雪:形容头发变白。古人认为头发变白是由于忧愁所致,因此此处表达诗人因思念家乡而头发变白。
7. 恰切:恰好。
8. 江船握别初:指诗人与亲友在江边分别的场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和韵”的方式表达出诗人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感。首句“一苇安能纵所如”描绘了诗人犹如一艘小舟无法随波逐流的困境,反映出他对故乡的深切眷恋。次句“思乡唯望抵金书”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家人、朋友通信的心情,希望借助书信传递思乡之情。接下来的两句“欲知双鬓新添雪,恰切江船握别初”则暗示了诗人离家时与朋友告别的场景,虽时隔多年,那天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韵三首 其三》是清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林则徐在公元1841年所创作的。这一时期正值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大量走私鸦片进入中国,导致民众沉迷鸦片,严重危害社会风气和国民健康。清政府派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林则徐采取坚决措施,销毁了大量鸦片。然而,由于清朝政治腐败、军备废弛,最终在战争中败北。林则徐被贬谪新疆,心中忧国忧民之情难以抑制,于是写下这组诗来表达他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林则徐对于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的决心,以及他作为一位士人官员的担当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