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二

标题包含
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二
东西尉候往来通,博望星槎笑凿空。 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号石麟,谥文忠。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和军事家。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家境并不富裕。自幼勤奋好...查看更多
alexwang2010
去完善

译文
各位将领使者往返通消息,博望城里的船儿好笑它那空洞无物的样子。 在边塞上传来的敕勒歌声中,楼顶上靠着宝剑接上了那遥远的地方。 月光洒在长城上马儿喝水,老鹰在大漠风中盘旋飞舞。 除了卢龙山海这般的险要地方,又有哪个关隘能与之媲美呢?
alexwang2010
去完善
释义
1. 嘉峪关:位于今甘肃省酒泉市,是古代军事重地,连接了中原与西域的通道。 2. 博望星槎:博望即博望坡,在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星槎是古代的航海工具,这里指代张骞。据史书记载,西汉张骞曾奉命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3. 塞下:指的是边塞地区。 4. 敕勒: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以善骑射著称,此处借指边疆风光。 5. 崆峒:山名,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境内,是古代中西交通要道。 6. 长城饮马:描述戍边战士在长城附近饮马的场景。 7. 古戍:指古代的边防要塞。 8. 盘雕:雕是一种猛禽,这里用来形容边疆的风貌。 9. 卢龙:指的是辽宁省锦州市的卢龙城,是古代边防重镇。 10. 山海险:指地形险峻的山川。
alexwang2010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嘉峪关的雄壮景色和作为边疆要地的历史意义。“东西尉候往来通”表现了嘉峪关的交通地位,体现其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价值。“博望星槎笑凿空”暗含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强调嘉峪关的地标性地位。 接下来的诗句“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描绘了边疆战场的气氛。诗中的“传笳歌敕勒”寓意着边境战事发生时的紧张氛围,而“倚剑接崆峒”意味着随时准备抵抗外敌入侵的决心。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展示了边关将士们的生活景象。冷峻的月光映射在长城上,为战马提供饮水;大风吹过大漠,盘旋在戍楼上空的鹰显得格外矫健。 结尾“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表明嘉峪关的雄伟气势举世无双,即使是位于山东卢龙的险要之地也难以与之相比。诗人通过对比展现嘉峪关的壮丽景色和战略地位,强调其在地缘政治中的重要地位。
alexwang2010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二》是清朝道光年间的著名诗人林则徐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846年,即清道光二十六年。此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内外矛盾激化,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在这一年,林则徐因鸦片战争后被贬谪新疆,在途经嘉峪关时,感慨万分,写下了这组诗。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朝廷无能的愤懑,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同时,他也表达了誓死报国、捍卫家园的决心。 在这段时间里,林则徐的人生经历了很多波折。他曾在鸦片战争中坚决反对鸦片贸易,坚决抵抗英国侵略,被誉为“中国的脊梁”。然而,在战后却被朝廷视为“罪人”,被贬谪到新疆。这使得他对国家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忧虑。 此外,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丧失了部分领土,赔款割地,民众疾苦,国力衰弱。这一切都让林则徐深感痛心。然而,他在诗中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也预示着中国人民将在未来的岁月里,为了保卫家园,为了民族的尊严,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
alexwang2010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